古诗词网

晚岁颓唐力已殚,论诗序爵未欺谩。

李希圣清代〕《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四十 竹垞

晚岁颓唐力已殚,论诗序爵未欺谩。尚书爱好真无益,祗配贪多七品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晚岁颓唐序爵欺谩

晚岁(晚歲)wǎn suì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沈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漢語大詞典》
颓唐(頽唐,穨唐)tuí táng
(1).衰微貌;萧索貌。《文选·王褒〈洞箫赋〉》:“頽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李善 注:“頽唐,陨坠貌。” 吕向 注:“隤 頽 唐,声微也。” 清 杜岕 《锺山积雪》诗:“气洁烟火围,頽唐冻岭互。” 朱自清 《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2).精神委靡不振的样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李安国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臣一介书生,不学无术;加以老病頽唐,未能补报涓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破落户的颓唐,是掉下来的悲声,暴发户的做作的颓唐,却是‘爬上去’的手段。”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颓唐一老僧,当窗缝破衲。”
穨唐:1.陨坠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李安国 穨唐如玉山之将崩。”
(2).委靡不振貌。 清 龚自珍 《语录》:“一则暮年穨唐,新亦无所见闻,而旧时所得,与精力而俱谢,此愚不肖之不及也。”  ——《漢語大詞典》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殚 ( 殫 ) dān
殚 [ dān ]
     ◎ 竭尽:~心。~力。~竭。~精竭虑。~见洽闻(指见闻广博)。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序爵 xù jué
(1).按等次授予官爵。《诗·大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郑玄 笺:“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欺谩(欺謾)qī màn
犹欺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使御史簿责 魏其 所言 灌夫 ,颇不讎,欺谩。”《汉书·杜周传》:“ 宏 奏 隆 前奉使欺谩,不宜执法近侍。”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一朝涉世故,空腹容欺谩。”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