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冠清班采,平登上相躔。
李因笃〔清代〕《陈情后投上家高阳相国》
圣代垂裳日,宗臣秉轴年。安危殷独倚,作述俨相宣。
国体光凝命,家声协象贤。先公堂载辟,旧德史争传。
我李贻谟大,生民肇祀虔。仙源遥溯陇,望族久推燕。
履傍星辰切,膏蒙雨露偏。沛丰原近汉,韦杜并依天。
奋翮郎山迥,濡毫易水妍。雅音兼宕激,经术饱腾穿。
制策留深殿,图书赐秘篇。然藜堪炳阁,发箧似流泉。
屡冠清班采,平登上相躔。黑头人竞识,黄发卷弥坚。
正色群僚右,和衷独座边。雍容瞻物表,敏捷洞几先。
左序钟初彻,东方旭未延。极宸森列仗,阊阖静鸣鞭。
特诏趋承谨,当时应对专。至尊频造膝,长日数移廛。
渐睹皇威霁,难闻密语悬。输诚通肺腑,布泽满陬埏。
往聚黔池甲,俄高楚塞烟。飞输连栈骑,铲障截江船。
骇落狂涛莽,欢来急羽骈。奔猿宁假木,涸鲋已盈筌。
胜算挥师次,英谋授庙堧。那须名出己,真少议随肩。
惠洽雕题外,功论汗马前。珥貂开七叶,端佩领三蝉。
粤徼迟湮垒,滇阴且控弦。敢求汤沐暇,遑恤鬓丝鲜。
托契孚鱼水,赓歌靖铠鋋。刚逢戎事肃,早觉聘车联。
小子何能赋,愁吟亦可怜。总知穷自悔,奚补壮多愆。
夙誉饶虚窃,佥询欻谬然。苦辞明发驾,终挟远游毡。
势迫违慈母,途歧恋别筵。雪霜身契阔,河海泪潺湲。
卸橐秋将暮,居亭地屡迁。炎晖行处猛,夕月几回圆。
抱病仍趋阙,临轩勉受笺。滥分仓庾米,叨给度支钱。
睿藻虽同及,温纶乃下诠。爰忘蓬户陋,竟备石渠员。
乞养要无已,孤恩信有焉。回头双华阻,举目五云连。
所恃萦瓜瓞,还劳芘葛绵。恭期致尧舜,锡类许矜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冠 guān/guàn《國語辭典》
冠 [ guān ]
名- 帽子。如:「皇冠」、「凤冠」、「桂冠」、「怒发冲冠」。《左传·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 位于顶端像帽子的东西。如:「鸡冠」、「花冠」。南朝陈·徐陵〈斗鸡〉诗:「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冠 [ guàn ]
动- 戴帽子。《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 男子已成年。唐·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长成一十七岁,生得一表人才,须然已冠,尚未娶妻。」
- 覆盖。《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 超越、领先。如:「独冠群芳」。《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 一种古代的仪式。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后亦称成年男子为「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第一的、最优秀的。如:「冠军」。
清班 qīng bān
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献书》:“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未申微功,又擢清班。”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幸逢熙运,获缀清班。” 清 龚自珍 《暮春》之四:“禪心闢初地,小幸集清班。遂进羣藩宴,兼怡圣母颜。” ——《漢語大詞典》
采 ( 埰 採 ) cǎi/cài《國語辭典》
采 [ cǎi ]
動- 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 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 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 是者,則有得矣。」
- 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 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 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 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 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采 [ cài ]
- 參見「采地 」條。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形-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 压抑。如:「怨气难平」。
-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动-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上相 shàng xiàng
(1).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覲会同,则为上相。”《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
(2).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惟上相之叡哲,当草昧而经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 唐 孔颖达 疏:“ 伊尹 , 汤 之上相,位为三公。”
(3).泛称大臣。 清 龚自珍 《释言》诗:“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
(4). 宋 代称居首位的宰相。《宋史·职官志一》:“ 宋 承 唐 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以承郎以上至三师为之。其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晋书·天文志上》:“西藩四星……第四星曰上相。”
犹上照,指人摄在相片上的神态自然而好看。 ——《漢語大詞典》
(2).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惟上相之叡哲,当草昧而经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 唐 孔颖达 疏:“ 伊尹 , 汤 之上相,位为三公。”
(3).泛称大臣。 清 龚自珍 《释言》诗:“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
(4). 宋 代称居首位的宰相。《宋史·职官志一》:“ 宋 承 唐 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以承郎以上至三师为之。其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晋书·天文志上》:“西藩四星……第四星曰上相。”
犹上照,指人摄在相片上的神态自然而好看。 ——《漢語大詞典》
躔 chán《國語辭典》
躔 [ chán ]
动- 践踏。《说文解字·足部》:「躔,践也。」
- 日月星辰在其轨道上运行。《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日月初躔,星之纪也。」唐·高宗〈颁行麟德历诏〉:「日次月躔,宁循旧度。」
- 兽类的足迹。《尔雅·释兽》:「其迹躔。」晋·郭璞·注:「脚所践处。」
- 日月星辰所行经的度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崇宁中,长星出。推步躔度长七十二万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