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途反覆那可知,把酒且唱游仙词。
区大相〔明代〕《颍阳三月雨雪歌赠丁元父》
颍阳山中三月雪,拂石点苔映春月。行人三日嵩峰游,欲行不行心断绝。
古称洛邑天地中,三月胡为尚朔风。岩前看竹微微翠,涧底寻花悄悄红。
登封主人有异政,去国忧谗时卧病。无乃此事干天和,不然何以乖时令。
世途反覆那可知,把酒且唱游仙词。雪晴驱马朝天去,尔对三花采寄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世途 shì tú
同“ 世涂 ”。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五九:“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自家无运智,却道世途艰。”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之三:“世途真坦易,吾道自飘摇。”详“ 世涂 ”。 ——《漢語大詞典》
反覆 fǎn fù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可知 kě zhī
见“ 可知道 ”。 ——《漢語大詞典》
把酒 bǎ jiǔ
(1).手执酒杯。谓饮酒。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儒林外史》第十回:“今日喜遇着二位世兄,正好把酒话旧。”
(2).谓行酒,敬酒。《水浒传》第七三回:“ 刘太公 説道:‘两日前 梁山泊 宋江 ,和一箇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説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 ——《漢語大詞典》
(2).谓行酒,敬酒。《水浒传》第七三回:“ 刘太公 説道:‘两日前 梁山泊 宋江 ,和一箇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説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游仙(遊仙)yóu xiān
(1).漫游仙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泛指游仙诗。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沈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漢語大詞典》
(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泛指游仙诗。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沈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漢語大詞典》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