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那似合欢双枕。

王士禄清代〕《昭君怨 楼外

楼外夕阳牢落。倚损危栏一角。何处见天涯。碧山遮。

那似合欢双枕。解使潇湘路近。回梦惜馀欢。觑屏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合欢双枕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合欢(合歡,合懽)hé huān
亦作“ 合懽 ”。亦作“ 合驩 ”。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漢語大詞典》
双枕(双枕)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