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未已,书来续,古香黯淡㕙毛秃。
戴梓〔清代〕《巢大司寇寄斋斋中畅观书画》
天风吹襟谒华屋,拍面清悬旧山竹。四壁氤氲绕画屏,半窗雪隙馀残绿。
高楼楼系米家船,船上烟波谁沐浴。东海编氓性好奇,借观酷似饥求粟。
唯唯呼童宝藏开,蠹粉鲛绡散琼轴。沧海精魂五岳灵,争向毫端呈面目。
锦水纷披暖照春,荆山铿戛澌流玉。醉翁扣石石不开,石上苔花生掌肉。
龙皮皵卷皴松鳞,铁干撑空声谡谡。越溪一卷笔最奇,摄我心魂走乡国。
天吴负海怒潮来,潮落阴闻子胥哭。十洲宫笔赝者多,绮丽纤浓微近俗。
朱楼十二压层城,宝镜争开乱朝旭。何如寒生五月裘,一竿钓破清江曲。
华亭董,包山陆,忽然昏雨忽晴麓。洞中仙子桃花红,羲驭千年几回熟。
造化洪功笔有权,补天浴日非荒录。画未已,书来续,古香黯淡㕙毛秃。
右军太傅同一时,笔势凌空堕参宿。看多不觉眸子酸,放眼孤帆逐归鹜。
赏心浮我三大杯,置身蓬岛烟云族。吁嗟陈子与项子,余愿从游躐双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 同“划”。
未已 wèi yǐ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续 ( 續 ) xù
续 [ xù ]
-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 姓。
古香 gǔ xiāng
指图书、藏画、法帖等发出的气味。 宋 陆游 《小室》诗:“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自注:“‘古香’见 米元章 《书画史》。”按, 宋 米芾 《书史》载《寄薛绍彭刘泾》诗句为:“图书满室翰墨香, 刘 薛 何时眼中见?” 清 金农 《怀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种帖,一一旧搨浮古香。” ——《漢語大詞典》
黯淡 àn dàn
亦作“ 黯澹 ”。
(1).阴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2).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鹗 《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 沙汀 《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 ——《漢語大詞典》
(1).阴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2).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鹗 《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 沙汀 《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 ——《漢語大詞典》
毛 máo《國語辭典》
毛 [ máo ]
名- 动植物表皮或果实表皮所生的丝状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细毛。」
- 特指人身上的须发。如:「眉毛」、「鬓毛」、「睫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植物的泛称,多指五谷、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弃疾〈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 借指走兽、兽类。《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 我国钱币中「角」的俗称。如一角称为「一毛」。
- 姓。如汉代有毛亨。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惊慌失措的样子。如:「把他吓毛了。」
- 生气、发怒、急躁的样子。如:「毛毛躁躁」、「别把我惹毛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 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货」、「毛胚」。
- 约略、不纯的。如:「毛利」、「毛重」。
- 小。如:「毛孩子」、「毛丫头」、「毛毛雨」、「毛驴」。
秃 ( 禿 ) tū
秃 [ tū ]
- 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子。~头。~顶。
-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
-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