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新知谁不乐,念旧苦人肠。

柳恽南北朝〕《赠吴均诗三首 其二

远游济伊洛,秣马度清漳。邯郸饶美女,艳色含春芳。

鼓瑟未成曲,踏屣复翱翔。我本游客子,情爱在淮阳。

新知谁不乐,念旧苦人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新知念旧

新知 xīn zhī
新结交的知己。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晋 陶潜 《乞食》诗:“情欣新知劝,言咏遂赋诗。” 唐 李商隐 《风雨》诗:“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蠹篋有书供夙好,衡门无客作新知。” 徐迟 《凤翔》八:“这是痛饮 黄龙 之日。解放区、国统区的旧友新知,重聚古柏下,芍药旁,谈天说地了。”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念旧(念舊)niàn jiù
      挂念旧人;不忘故旧。《晋书·吕光载记》:“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恭承惠下之旨,重以念旧之怀。”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天闕梦回,必有感恩之泪;日边人至,常闻念旧之言。” 清 郑燮 《贺新郎·落花》词:“粉蝶游蜂谁念旧,背残枝飞过秋千架,只落得,蛛丝掛!” 洪深 《劫后桃花》十一:“ 余家骧 收了钱,笑逐颜开:还是表婶念旧。”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肠 ( 腸 ) cháng
      肠 [ cháng ]
         ◎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