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枕 gāo zhěn
(1).枕着高枕头。谓无忧无虑。《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花月痕》第四七回:“ 皖 不肃清,我能高枕么?”
(2).犹高卧,谓弃官退隐家居。 清 汪懋麟 《赠于鼎文冶迭前韵》:“饱贪羊酪思高枕,纵癖鱼餐嬾上船。” ——《漢語大詞典》
(2).犹高卧,谓弃官退隐家居。 清 汪懋麟 《赠于鼎文冶迭前韵》:“饱贪羊酪思高枕,纵癖鱼餐嬾上船。” ——《漢語大詞典》
黄庭 huáng tíng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幻 huàn《國語辭典》
幻 [ huàn ]
动- 蛊惑、欺瞒。《集韵·去声·谏韵》:「幻,惑乱也。」《六韬·卷一·文韬·上贤》:「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 变化。如:「变幻莫测」。宋·辛弃疾〈声声慢·征埃成阵〉词:「征埃成阵,行客 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 虚假、不真实的。如:「虚幻」、「幻境」、「幻象」。《列子·周穆王》:「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宋·苏轼〈登州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 「迹 」的异体字。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名-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形-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 姓。如汉代有任尚。
龙蠖(龍蠖)lóng huò
(1).《易·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蠖”指屈伸。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栖巖君灭寂,处世余龙蠖。”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岁晏戒霜露,我道惟龙蠖。”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唐 阎防 《宿岸道人精舍》诗:“愿言捨尘事,所趣非龙蠖。” ——《漢語大詞典》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唐 阎防 《宿岸道人精舍》诗:“愿言捨尘事,所趣非龙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