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在昔回山斗,利器于今益国家。
循良烨烨吐才华,满县弦歌满县花。四野沾濡逢好雨,一天清白落孤霞。
高名在昔回山斗,利器于今益国家。三寨笑看齐解甲,栽桑栽柘又栽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名 gāo míng
(1).盛名,名声大。《韩非子·十过》:“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沈士尊 《过李白墓》诗:“千古高名在,青山片碣留。” 清 吴伟业 《夜宿阜昌》诗:“惜哉 鲁仲连 ,排难徒高名。”
(2).高大。《庄子·人间世》:“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郭庆藩 集释:“名,大也。谓求高大之丽者,用三围四围之木也。” ——《漢語大詞典》
(2).高大。《庄子·人间世》:“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郭庆藩 集释:“名,大也。谓求高大之丽者,用三围四围之木也。” ——《漢語大詞典》
在昔 zài xī
从前;往昔。《书·洪范》:“我闻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汉 班固 《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习诈而夸,著流风於在昔;多盗与讼,号难治於当今。”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動-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 量詞:➊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山斗 shān dǒu
(1). 泰山 、北斗的合称。犹言泰斗。比喻为世人所钦仰的人。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 愈 没,其言不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云。”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 明 兴,诗文足起千载之衰,而 何 李 最为大家,今学士家称曰‘ 何 李 ’,或称曰‘ 李 何 ’,屹然为一代山斗云。”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留书与之》诗:“吾非山斗伦,不詆排 释迦 。”
(2).敬称。用来称呼对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叟致敬曰:‘久仰山斗!’乃揖生入。”《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尚不曾拜识山斗,晚生小子安敢妄通。” ——《漢語大詞典》
(2).敬称。用来称呼对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叟致敬曰:‘久仰山斗!’乃揖生入。”《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尚不曾拜识山斗,晚生小子安敢妄通。” ——《漢語大詞典》
利器 lì qì
(1).锋利的武器。《书·说命上》“若金,用汝作礪” 孔 传:“铁须礪以成利器。”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精兵利器,势勇雷霆。”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老舍 《二马》第三段四:“象 日本 人一样,造大炮飞艇和一切杀人的利器。”
(2).精良的工具。《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汉 孔安国 注:“言工以利器为用。” 茅盾 《子夜》一:“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 上海 的大街。”
(3).指兵权。《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注:“利器,谓兵柄也。”
(4).喻杰出的才能。《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唐 王昌龄 《上侍御士兄》诗:“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 林豫 ﹞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漢語大詞典》
(2).精良的工具。《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汉 孔安国 注:“言工以利器为用。” 茅盾 《子夜》一:“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 上海 的大街。”
(3).指兵权。《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注:“利器,谓兵柄也。”
(4).喻杰出的才能。《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唐 王昌龄 《上侍御士兄》诗:“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 林豫 ﹞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漢語大詞典》
于今(於今)yú jīn
(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大 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唐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 天宝 王维 死,于今始遇 修夫子 。”
(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元稹 《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 曾 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
(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羣望,有加而无瘳。”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风采,於今已三年。”
(2).如今;现在。《史记·儒林列传》:“《礼》固自 孔子 时而其经不具,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 高堂生 能言之。”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復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个是亘古未闻,於今罕有!” ——《漢語大詞典》
(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元稹 《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 曾 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
(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羣望,有加而无瘳。”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风采,於今已三年。”
(2).如今;现在。《史记·儒林列传》:“《礼》固自 孔子 时而其经不具,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 高堂生 能言之。”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復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个是亘古未闻,於今罕有!” ——《漢語大詞典》
益 yì《國語辭典》
益 [ yì ]
动- 涨、漫出。为「溢」之本字。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四·形声之美》:「益从水,而溢又加水,然水祇可在皿中,而益之意,即兼有泛溢之意。」《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 增加。如:「进益」、「延年益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
- 帮助、补助。如:「助益」。《吕氏春秋·光识览·观世》:「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战国策·秦策二》:「出私金以益公赏。」
- 好处。如:「利益」、「收益」。《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 姓。如汉代有益强。
- 有好处的。如:「益友」、「益处」。
- 富饶。《史记·卷一二九·殖货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 更加。如:「精益求精」。《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益 [ yí ]
- (一)之又音。
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