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胜日寻芳挈伴来,此间畴昔胜蓬莱。

林宝镛清代〕《庚子1900</span>春同诸友游南投分县衙感赋

胜日寻芳挈伴来,此间畴昔胜蓬莱。寒松古柳青青在,寥落空堂半绿苔。

江山易主迹空存,废廨残檐燕雀喧。傥使重逢屠二尹,也应咄咄暗销魂。

荆棘铜驼感慨长,旧衙壁垒叹荒凉。屠公琴鹤今何在,空剩寒鸦噪夕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胜日寻芳此间畴昔蓬莱

胜日(勝日)shèng rì
(1).古代五行家谓金、木、土、水、火五行相克之日为“胜日”。《史记·孝武本纪》:“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如火胜金,用丙与丁日,不用庚辛。”
(2).指亲友相聚或风光美好的日子。《晋书·卫玠传》:“及长,好言玄理……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 金 刘仲尹 《秋日东斋》诗:“胜日一樽能笑客,更须官鼓候晨挝。”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阅录》:“如今春光将暮,花事渐阑,趁此胜日好怀,且向园中一步。”  ——《漢語大詞典》
寻芳(尋芳)xún fāng
(1).游赏美景。 唐 姚合 《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宋 朱熹 《春日》诗:“胜日寻芳 泗水 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喻狎妓。《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独自玩赏了一回,鸟声聒碎,花影横披,遂起了访友念头,寻芳兴致。”  ——《漢語大詞典》
挈 qiè《國語辭典》

挈 [ qiè ]

  1. 提、举。如:「提纲挈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2. 带领。如:「扶老挈幼」。《谷梁传·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曹。」
伴 bàn《國語辭典》

伴 [ bàn ]

  1.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如:「伴侶」、「老伴」、「夥伴」。《三國志·卷四○·蜀書·李嚴傳》:「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1. 陪同、依隨。如:「伴我良宵」。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詩:「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宋·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詞:「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2. 和聲。如:「你歌我伴」。
  1. 陪著。如:「伴讀」、「伴遊」。
  2. 和著。如:「伴奏」、「伴唱」。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此间(此間)cǐ jiān
这里,此地。 宋 王铚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是谁肯向此间来?破蕚梅花伴幽絶。”《红楼梦》第三二回:“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茅盾 《动摇》二:“兄弟是初到此间,不很明了地方情形。”  ——《漢語大詞典》
畴昔(疇昔)chóu xī
(1).往日,从前。《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
(2).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北史·郎茂传》:“及 隋文 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 王生 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仇兆鳌 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今年,渡 江 与 赵伟堂 学博 游 焦山 ,见其徒孙 巨超 以诗见示,追忆畴昔,不觉悽愴。”  ——《漢語大詞典》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1.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蓬莱(蓬萊)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