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努力供奉班,圭璋式朝士。

王文治清代〕《东平道中见曹竹墟辛巳题壁诗即次韵寄之

前年风雪中,送君还乡里。今年暮春天,别君凤城里。

单车走滇南,中道靡所止。东西感鸿飞,岁月惊马齿。

旧时欢燕深,离索复于此。他年再相见,须鬓可知矣。

努力供奉班,圭璋式朝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努力供奉圭璋朝士

努力 nǔ lì
勉力;尽力。《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古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太平广记》卷三三一引 唐 牛肃 《纪闻·薛直》:“ 直 已先至家,呼妻与别……但言努力,復乘马出门,奄然而殁。”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人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  ——《漢語大詞典》
供奉 gòng fèng
供给;奉养。《汉书·王莽传中》:“ 秦 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穀帛积则民有飢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衞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南史·后妃传下·陈宣柳皇后》:“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於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明 刘基 《养志斋记》:“今世之养亲者,以饮食供奉为至足,而不知戚其戚,欣其欣;至于违其情而不顾,又乌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班 bān《國語辭典》

班 [ bān ]

  1. 古代将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以为信。《说文解字·玨部》:「班,分端玉。」《书经·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2. 分开、分别。参见「班马 」条。
  3. 分予、赠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乃散尽(货殖财产)​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4. 颁布。《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于天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自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
  5. 回、还。如:「班师回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遂班军而回还,一郡并获全。」
  6. 相等、等同。《孟子·公孙丑上》:「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汉·赵岐·注:「班,齐等之貌也。」
  1. 工作或学习人员的分组组别。如:「甲班」、「初级班」、「才艺班」、「进修班」。
  2. 行业中的小团体。如:「戏班」。
  3. 军队中编制的单位。属于排,通常由十人组成。
  4. 行列、行次。如:「排班」。《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三国吴·薛综·注:「班,位次也。谓尊卑有等差也。」
  5. 按时间分成的工作段落。如:「上班」、「值班」、「加班」、「三班制」。
  6. 量词:➊ ​ 计算人群的单位。如:「一班人马」。➋ ​ 计算交通工具定时开动的单位。如:「这家航空公司每周有三班飞机飞往欧洲。」➌ ​ 计算班级的单位。如:「我们学校有二十五班学生。」➍ ​ 计算工作时段的单位。如:「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7. 姓。如汉代有班彪、班超、班昭。
  1. 定时开动的。如:「班机」、「班车」。清·徐珂《清稗类钞·舟车类·班船》:「江苏之称航船,曰:『班船』。喻其往来有定,更番为代也。」
圭璋 guī zhāng
(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
(2).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3).比喻杰出的人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託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齐物 ,宗室珪璋,士林楨干。” 宋 苏轼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 元祐 初,珪璋满清班。”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婭尽珪璋。”
(4).指使节。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 明 张居正 《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 未央 ,放庭实兮拥珪璋。”
(5).新生子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紱。孤矢夙陈,珪璋攸覿。” 钱振伦 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漢語大詞典》
式 shì《國語辭典》

式 [ shì ]

  1. 法则、模范。《书经·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后汉书·卷四四·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
  2. 仪节、典礼。如:「仪式」、「阅兵式」、「结婚式」。
  3. 规格、样式。如:「格式」、「款式」。
  4. 古代车前的横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通「轼」。
  5. 自然科学中指表示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如:「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式」。
  1. 效法。《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必欲行若言,当大定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2. 用。《左传·成公二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晋·杜预·注:「式,用也。」
  3. 古时人立而乘车,俯而凭轼以示敬意。《书经·武成》:「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阊。」唐·孔颖达·正义:「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汉书·卷四○·周勃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汉·郑玄·笺:「式,发声也。」
朝士 cháo shì
(1).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朝士》
(2).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战士不耕,朝士不商,邪不奸直,圆不乱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陶公 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唐 张九龄 《劾牛仙客疏》:“昔 韩信 淮阴 一壮夫,羞与 絳 灌 为伍。陛下必用 仙客 ,朝士所鄙,臣实耻之。”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鬚眉化儿女。” 阿英 《明朝的笑话》十一:“ 长沙 有朝士某还乡时,意气满盈,宾至,鼓吹喧阗,极铺张之能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