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看田野间,父老多康强。

李光宋代〕《客有见馈温剂云可壮元阳感而有作

世人服暖药,皆云壮元阳。元阳本无亏,药石徒损伤。

人生百岁期,南北随炎凉。君看田野间,父老多康强。

茅檐弄儿孙,春陇驱牛羊。何曾识丹剂,但喜秫黍香。

伊予十年谪,日闻贵人亡。金丹不离口,丱妙常在傍。

真元日渗漏,滓秽留空肠。四大忽分离,一物不得将。

歌喉变哀音,舞衣换缞裳。炉残箭镞砂,箧馀鹿角霜。

咄哉此愚夫,取乐殊未央。我有出世法,亦知不死方。

禦寒须布帛,欲饱资稻粱。床头酒一壶,膝上琴一张。

兴来或挥手,客至亦举觞。涤砚临清池,抄书傍明窗。

日用但如斯,便觉日月长。参苓性和平,扶衰固难忘。

恃药恣声色,如人畜豺狼。此理甚明白,吾言岂荒唐。

书为座右铭,聊以砭世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田野父老康强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田野 tián yě
亦作“ 田壄 ”。亦作“ 田埜 ”。
(1).田地。《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飢饱之国可以知也。”《楚辞·九辩》:“农夫輟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汉 桓宽 《盐铁论·园池》:“匹夫之力尽於南亩,匹妇之力尽於麻枲。田野闢,麻枲治,则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
(2).指田地和原野。 茅盾 《水藻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3).泛指农村。《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不可使襍处……是故圣王之处士必於閒燕,处农必就田壄,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宋 赵蕃 《闻舂》诗:“我居田野间,糴米如赁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处农就田埜,处商就市井。”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父老 fù lǎo
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呈刘济川》诗:“父老只供留我醉,儿童也喜从君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康强(康彊)kāng qiáng
亦作“康强”。安乐强健;康健。《书·洪范》:“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诗:“愿公如 衞武 ,百岁尚康彊。” 宋 欧阳修 《尚书张君墓表》:“乃知夫康强者不可恃以久,而羸弱者未必不能生。” 陈毅 《杨家岭集团祝寿》诗:“我以后来者,举怀祝康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