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嫩绿娇红,无端艳夺春工巧。

蒋纫兰清代〕《点绛唇 秋海棠

嫩绿娇红,无端艳夺春工巧。自怜窈窕。寂寂潜踪好。

懊恨当年,误入萧萧草。知音少。愁思萦抱。肠断秋风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嫩绿娇红无端春工

嫩绿(嫩緑)nèn lǜ
浅绿。亦指新生绿叶。 唐 李咸用 《庭竹》诗:“嫩緑与老碧,森然庭砌中。” 宋 柳永 《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緑。” 明 魏宪 《舟中早发》诗:“嫩緑初归柳,新红浅著花。” 杨沫 《花蕊》:“那簇簇亭亭玉立的粉白相间的花瓣,彩云似的衬在嫩绿的枝头。”  ——《漢語大詞典》
娇红(嬌紅)jiāo hóng
(1).嫩红;鲜艳的红色。 宋 朱敦儒 《阮郎归》词:“柳花陌上捻明璫,娇红新样妆。” 清 袁于令 《西楼记·集艳》:“羡杀 金昌 锦绣丛,轻黄浅白杂娇红。”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站在那一丈见方的天井中对着几盆娇红的杜鹃和一缸金鱼出了一会神。”
(2).指花。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儂。”《霓裳续谱·西调·春风起吹透香闺》:“纵有那娇红嫩蕋,开放林间,任凭那痴心粉蝶,寻花捉对舞翅翩躚。”  ——《漢語大詞典》
无端(無端)wú duān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须有的罪名。《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漢語大詞典》
艳 ( 艷 ) yàn
艳 [ yàn ]
  1. 色彩鲜明:~丽。~冶。鲜~。娇~。百花争~。
  2. 羡慕:~羡。
  3. 旧时指关于爱情方面的:~事。~诗。~史。
  4. 美丽,亦指美女:“吴娃与越~,窈窕夸铅红。”
夺 ( 奪 ) duó
夺 [ duó ]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
  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
  3. 冲开:~门而出。
  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5. 晃动:光彩~目。
  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
  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春工 chūn gōng
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唐 张碧 《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宋 柳永 《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  ——《漢語大詞典》
巧 qiǎo《國語辭典》

巧 [ qiǎo ]

  1. 高妙、灵活、聪慧。如:「灵巧」、「巧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美好。《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 技艺精妙。如:「巧手」、「巧工」。汉·王充《论衡·自纪》:「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唐·秦韬玉〈贫女〉诗:「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4. 虚伪不实。如:「花言巧语」。《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唐·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1. 精妙的技能、才艺。如:「乞巧」。《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1. 恰好。如:「凑巧」、「碰巧」、「巧遇」。
  2. 狡诈、虚伪。如:「巧辩」、「巧立名目」。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巧造语言,凿空构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