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话 ( 話 ) huà
话 [ huà ]
- 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会~。对~。情~。~题。
- 说,谈论:~别。~旧。~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会。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溪上
唐 戴叔伦 送秦系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唐 卢纶 晚到盩厔耆老家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唐 陈羽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唐 陈润 送骆徵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四 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元 赵孟頫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元 杨维桢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溪上蓑笠翁,倚阑看水长。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晚到盩厔耆老家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唐 陈羽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唐 陈润 送骆徵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四 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元 赵孟頫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元 杨维桢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溪上蓑笠翁,倚阑看水长。 ——《骈字类编》
村 cūn《國語辭典》
村 [ cūn ]
名- 鄉民聚居的地方。如:「鄉村」、「農村」。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粗俗、愚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
- 頂撞,以言語羞辱人。《水滸傳·第二回》:「小官人若是不當村時,較量一棒耍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