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不惩(不懲)bù chéng
(1).不制止。《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毛 传:“女不惩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
(2).不戒惧;不警戒。《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朱熹 集注:“惩,创艾也。虽死而心不悔也。”《韩非子·难二》:“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盖讥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祸也。” ——《漢語大詞典》
(2).不戒惧;不警戒。《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朱熹 集注:“惩,创艾也。虽死而心不悔也。”《韩非子·难二》:“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盖讥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祸也。” ——《漢語大詞典》
创 ( 創 ) chuàng/chuāng
创 [ chuàng ]
- 开始,开始做:~造。~制。首~。开~。~立。~演。~议。
- 独特的:~见。~意。~举。
- 伤:~伤。~口。~巨痛深(喻遭受重大的损失)。
挟 ( 挾 ) xié/jiā
挟 [ xié ]
-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 ◎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名-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矜夸(矜誇)jīn kuā
同“ 矜侉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孙楚 矜夸凌上。” 唐 王昌龄 《塞下曲》:“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騮好。” 明 高启 《江上看花》诗:“花应得我相慰赏,似笑欲舞争矜夸。” 王统照 《鬼影》:“厚阔的嘴唇,恰与他那好自矜夸的态度相合。” 郭沫若 《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一时的胜利并不足以怎样的矜夸,一时的退却也并不足以怎样的忧虑。”
同“ 矜侉 ”。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景微归会稽荣觐序》:“是以得之者矜夸满志,焜燿於物,如谓天下莫己若也。” ——《漢語大詞典》
同“ 矜侉 ”。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景微归会稽荣觐序》:“是以得之者矜夸满志,焜燿於物,如谓天下莫己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