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蘋藻
唐 李栖筠 张公洞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
元 黄溍 晚泊钓台下 落日奠蘋藻,清风闻佩环。 ——《骈字类编》
元 黄溍 晚泊钓台下 落日奠蘋藻,清风闻佩环。 ——《骈字类编》
满盘(滿盤)mǎn pán
全盘。引申为全部、全局。《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无尘 见满盘托出,晓得枉熬刑法不济事了,遂把真情説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他这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漢語大詞典》
无处(無處)wú chǔ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奠 diàn《國語辭典》
奠 [ diàn ]
动- 祭献,用祭品祭神或向死者致祭。《说文解字·丌部》:「奠,置祭也。」清·袁枚〈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 进献。《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奠璧献斝,众乐惊作。」
- 置放、安置。《礼记·内则》:「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
- 定、建立。如:「奠基」、「奠都南京」。《书经·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 祭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扣舷 kòu xián
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唐 王维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诗:“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於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胡怀琛 《拟钱允辉过江》诗:“扣舷何事费低吟,举目苍茫感喟深。”参见“ 叩舷 ”。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