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元稹唐代〕《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丈虚设华胥眇然

方丈 fāng zhàng
(1).一丈见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龙门山 ,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茅盾 《锻炼》二:“窗外是不满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极言肴馔之丰盛。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赵岐 注:“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书生﹞乃於口中吐一铜盘,盘中海陆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呵!”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养焉。”
(3).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住持的居室。《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 张铣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象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观住持的居室。《水浒传》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看过了 吕纯阳 、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
(5).指寺院、道观的住持。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之三:“名价皆酬百万餘,尚怜方丈讲玄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总其成。” 郁达夫 《在寒风里》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辞别了方丈,走下山来。”
(6).传说中海上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贺铸 《海月谣》词:“顿觉 蓬莱 、 方丈 ,去人不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卧三脚木榻上,觉四体舒适,心神开朗,如居 蓬莱 、 方丈 间。”参见“ 方丈洲 ”。  ——《漢語大詞典》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虚设(虚設)xū shè
(1).空安置。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灵表》:“几筵虚设,幃帐空陈;品物犹在,不见其人。” 宋 谢逸 《花心动》词:“香饵悬钩,鱼不轻吞,辜负钩儿虚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覘之。公子入室,尽遣婢去。早窥之,则榻虚设。” 徐迟 《牡丹》三:“ 姚黄 的养母气成了病……她来不及用 姚黄 的身体去兑换一迭迭的钞票,只紧握着一束束招魂的纸钱,在她虚设的灵位前燃烧。”
(2).谓虚撰,空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虚设白楸之言,空负黄金之实。”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徒有其文,竟无其事,所谓虚设也。”
(3).空许。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越姬》:“妾闻信者不负其心,义者不虚设其事。”  ——《漢語大詞典》
华胥(華胥)huá xū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眇然 miǎo rán
(1).高远貌;遥远貌。《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 松 ,眇然絶俗离世哉!” 颜师古 注:“眇然,高远之意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眇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宋 王安石 《次青阳》诗:“十载 九华 边,归期尚眇然。”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中峯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2).弱小貌;微小貌。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国赵公谥宣简议》:“公遭时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励问学,居穷守独之操,甚於寒乡窶士。”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 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