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周贺唐代〕《春日山居寄友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来山深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少来(少來)shǎo lái
犹向来。《宋书·谢庄传》:“实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来无意於人间,岂尚有心於崇达邪?”《南史·沈怀文传》:“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之所不能耳。”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山深
唐 张说 岳州夜坐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唐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唐 刘长卿 感怀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唐 钱起 药堂秋暮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宋 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宋 张耒 将别普济二首 其二 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
宋 陆游 新夏感事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元 刘因 夜雨 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
明 郭完 山中即事 山深黄耳远,日落画眉啼。
元 贡奎 久留翰院思归 白云满地山深处,红日当檐雪霁时。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猿 yuán《國語辭典》

猿 [ yuán ]

  1. 灵长目猿科动物的泛称。与猴同类,惟颊下无囊,无尾,臀无坚皮。形似人,能坐能立,性聪慧,善于模倣,多生活于森林中。种类繁多,如长臂猿、黑猩猩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