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上 jiāng shàng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沈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翠蛾 cuì é
(1).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 唐 薛逢 《夜宴观妓》诗:“愁傍翠蛾深八字,笑回丹脸利双刀。” 金 王浍 《感遇》诗:“游子去万里,空闺歛翠蛾。” 明 王廷陈 《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顰。”
(2).借指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翠娥争劝 临卭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翠娥争劝 临卭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漢語大詞典》
遗佩(遺珮)yí pèi
亦作“ 遗珮 ”。
(1).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澧 浦一遗佩, 郢 南再悲秋。” 元 丁鹤年 《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
(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清 尤秉元 《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 ——《漢語大詞典》
(1).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澧 浦一遗佩, 郢 南再悲秋。” 元 丁鹤年 《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
(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清 尤秉元 《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岸边(岸边)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岸边丛雪晴香老,波上长虹晚影遥。
唐 杜荀鹤 溪岸秋思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宋 陈与义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骈字类编》
唐 杜荀鹤 溪岸秋思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宋 陈与义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骈字类编》
红袖(紅袖)hóng xiù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南朝 齐 王俭 《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 杜牧 《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风》诗:“唤上驛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 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漢語大詞典》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风》诗:“唤上驛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 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漢語大詞典》
采莲(采蓮)cǎi lián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