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粗支菽粟防饥歉,

徐夤唐代〕《自咏十韵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未游宦路叨卑宦,
才到名场得大名。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十载佐双旌。
钱财尽是侯王惠,骨肉偕承里巷荣。拙赋偏闻镌印卖,
恶诗亲见画图呈。多栽桃李期春色,阔凿池塘许月明。
寒益轻裯饶美寝,出乘车马免徒行。粗支菽粟防饥歉,
薄有杯盘备送迎。僧俗共邻栖隐乐,妻孥同爱水云清。
如今便死还甘分,莫更嫌他白发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菽粟饥歉

粗 cū《國語辭典》

粗 [ cū ]

  1. 疏忽、不周密。如:「粗心大意」。
  2. 不精致、不细腻。如:「粗糙」、「粗茶淡饭」、「手工太粗了。」
  3. 大而厚。如:「粗声粗气」。唐·皮日休〈新秋即事〉诗三首之二:「秋期净扫云根瘦,山信回缄乳管粗。」
  4. 鲁莽、不文雅。如:「粗话」、「粗野」。
  1. 稍微、略微。如:「粗具规模」。《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嵇绍传》:「华历位内外,虽粗有善事,然阖棺之责,著于远近,兆祸始乱,华实为之。」
支 zhī《國語辭典》

支 [ zhī ]

  1. 草木的枝条。《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屮木蒙茏,支叶茂接。」通「枝」。
  2. 旁系、分出的派别。如:「旁支」、「分支」。
  3. 手脚。《易经·坤卦·文言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通「肢」。
  4. 地支的简称。《史记·卷二六·历书》「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句下司马贞索隐引《尔雅·释天》:「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5. 量词:➊ ​ 计算队伍的单位。如:「一支强有力的军队。」➋ ​ 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两支歌曲」。➌ ​ 计算绵纱细度的单位。支数愈多,纱质愈细。如:「八十支纱」。➍ ​ 计算灯光强度的单位。如:「四十支光」。
  6. 姓。如唐代有支叔才。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撑持、维持。《国语·越语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水浒传·第九九回》:「我这威胜万山环列,粮草足支二年。」
  2. 承受、受得住。如:「体力不支」、「乐不可支」。
  3. 付款。如:「收支」、「开支」。
  4. 领取。如:「预支」、「先支了一个月的薪水。」
  5. 调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
  1. 别出的、由总体分出来的。如:「支店」、「支行」。
菽粟 shū sù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宋 樊仁远 《浮云居士曾公行状》:“赴人之急甚己之私,飢者菽粟,寒者綈纊。”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甚至把小说比作空气和菽粟。”  ——《漢語大詞典》
防 fáng《國語辭典》

防 [ fáng ]

  1. 堤、坝。《说文解字·阜部》:「防,隄也。」《周礼·地官·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
  2. 要塞。《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民力罢敝,虽有长城、巨防,恶足以为塞?」唐·白居易〈与仕明诏〉:「卿久镇边防,初膺阃寄。」
  3. 戒备的事。如:「冬防」、「海防」、「国防」。
  4. 姓。如汉代有防广。
  1. 筑堤。《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2. 戒备。如:「防备」、「提防」、「以防万一」、「保密防谍」。
饥歉(饑歉)jī qiàn
亦作“ 饥嗛 ”。 缺粮;庄稼收成差。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穀价虽和,比室饥嗛,縑纊虽贱,駢门躶质。” 宋 秦观 《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吾州更饥歉札癘之后, 程公 实抚养而教诲之。”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只因年岁饥歉,难以度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