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

骆宾王唐代〕《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五霸争驰千里马,
三条竞骛七香车。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意气风云倏如昨,
岁月春秋屡回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莫教憔悴损容仪,
会得高秋云雾廓。淹留坐帝乡,无事积炎凉。
一朝披短褐,六载奉长廊。赋文惭昔马,执戟叹前扬。
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文昌隐隐皇城里,
由来奕奕多才子。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卿相未曾识,王侯宁见拟。垂钓甘成白首翁,
负薪何处逢知己。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飖类转蓬。容鬓年年异,
春华岁岁同。荣亲未尽礼,徇主欲申功。
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玉垒铜梁不易攀,
地角天涯眇难测。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蜀路何悠悠,
岷峰阻且修。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寒光千里暮,
露气二江秋。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
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川平烟雾开,
游戏锦城隈。墉高龟望出,水净雁文回。寻姝入酒肆,
访客上琴台。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不见猿声助客啼,
唯闻旅思将花发。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解鞅欲言归,
执袂怆多违。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别情伤去盖,
离念惜徂辉。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回来望平陆,
春来酒应熟。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黄菊。
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
使我再干州县禄。百年郁郁少腾迁,万里遥遥入镜川。
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丛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烟。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江南节序多,
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舟移疑入镜,
棹举若乘波。风光无限极,归楫碍池荷。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芝田花月屡裴回,
金谷佳期重游衍。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峰开华岳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人事谢光阴,
俄遭霜露侵。偷存七尺影,分没九泉深。穷途行泣玉,
愤路未藏金。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挂冠裂冕已辞荣,
南亩东皋事耕凿。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我住青门外,
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荒衢通猎骑,
穷巷抵樵轮。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果乘骢马发嚣书,
复道郎官禀纶诰。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适离京兆谤,
还从御史弹。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画地终难入,
书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慎罚宁凭两造辞,
严科直挂三章律。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紫禁终难叫,
朱门不易排。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霜威遥有厉,
雪枉遂无阶。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涸鳞去辙还游海,
幽禽释网便翔空。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他乡冉冉年月帝里沈沈城阙

他乡(他鄉)tā xiāng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唐 杜甫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 艾青 《在世界的这一边》诗:“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  ——《漢語大詞典》
冉冉 rǎn rǎn
(1).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吕向 注:“冉冉,渐渐也。”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 宋 张孝祥 《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明 何景明 《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消 xiāo《國語辭典》

消 [ xiāo ]

  1. 除去。如:「消滅」、「消毒」。《孟子·滕文公下》:「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宋·陸游〈秋夜懷吳中〉詩:「巴酒不能消客恨。」
  2. 散失。如:「消失」、「煙消雲散」、「香消玉殞」。
  3. 減退、衰退。如:「此消彼長」。《易經·泰卦·彖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4. 排遣、打發。如:「消遣」、「消暑」。三國魏·曹植〈感節賦〉:「登高墉以永望,冀消日以忘憂。」
  5. 耗損、耗費。如:「消費」、「消耗」。
  6. 溶解。如:「冰消瓦解」。《禮記·月令》:「雪不降,冰凍消釋。」
  7. 享受。如:「消受」。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沒福消軒馬駟車,大纛高牙。」
  8. 需要。如:「不消說」、「只消一天」。《西遊記·第二回》:「那裡消一個時辰,早看見花果山水簾洞。」
  9. 禁得住、禁得起。宋·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詞:「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10. 配得、值得。唐·司空圖〈淮西〉詩:「莫誇十萬兵威盛,消個忠良效順無。」宋·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 音訊、訊息。如:「消息」。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兩頭往來,傳消寄信都是我。」
年月 nián yuè
(1).年和月,泛指时间。《史记·三代世表》:“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周书·明帝纪》:“ 魏朝 之事,年月既远,一不须问。” 唐 顾况 《弃妇词》:“君恩既断絶,相见何年月。”
(2).时代。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3).岁月;日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的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谁能忘记那些艰苦的年月呢!”  ——《漢語大詞典》
帝里 dì lǐ
犹言帝都,京都。《晋书·王导传》:“ 建康 ,古之 金陵 ,旧为帝里,又 孙仲谋 、 刘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漢語大詞典》
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限 xiàn《國語辭典》

限 [ xiàn ]

  1. 险阻、要塞。《说文解字·𨸏部》:「限,阻也。」《战国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2. 门槛。如:「门限」、「户限」。《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3. 指定的范围、止境。如:「期限」、「界限」、「下限」、「无限」、「有限」。《晋书·卷四七·傅玄传》:「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
  1. 限制、不许超越。如:「人数不限」、「不可限量」、「限五月完工。」《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城阙(城闕)chéng què
(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闕兮。” 孔颖达 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闕,非宫闕也。”
(2).都城,京城。 汉 张衡 《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轔轔,殿未出乎城闕,斾已返乎郊畛。”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翼》诗:“嘉宾填城闕,丰膳出中厨。”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歛贡城闕。” 仇兆鳌 注:“京师有闕,得称城闕。”
(3).宫阙。帝王所居之处。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九重城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后土词渎慢》:“即令黄衣人復引余过数城闕,止一殿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