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早晚 zǎo wǎn
(1).早晨和晚上。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 楚王 宫。” 郭知达 集注:“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也。”
(2).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
(3).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 小崔 ,凡是给 日本 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时时;天天。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寧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何日;几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儻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繫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何得;何曾。 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时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詔……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漢語大詞典》
(2).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
(3).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 小崔 ,凡是给 日本 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时时;天天。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寧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何日;几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儻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繫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何得;何曾。 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时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詔……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動-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 量詞:➊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鞭 biān《國語辭典》
鞭 [ biān ]
動- 以鞭子抽打。如:「鞭打」、「鞭屍」。《說文解字·革部》:「鞭,毆也。」《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如:「馬鞭」、「皮鞭」、「鞭長莫及」。也稱為「鞭子」。
- 一種古代的兵器。以鐵打造,有節,無刀刃。如:「鋼鞭」、「竹節鞭」、「三棱鞭」。
- 成串的爆竹。如:「鞭炮」。《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兩掛千頭百子旺鞭,放得震地價響。」
- 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如:「教鞭」。
- 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牛鞭」、「鹿鞭」。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今宵洞房花燭夜,試看狀元一條鞭。」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南去
唐 李乂 寄胡皓时在南中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 皇甫冉 送李录事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唐 柳宗元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唐 贾岛 寄韩湘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唐 薛能 送刘驾归京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宋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二 北来南去缘何事,路上君看屐子痕。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 皇甫冉 送李录事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唐 柳宗元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唐 贾岛 寄韩湘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唐 薛能 送刘驾归京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宋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二 北来南去缘何事,路上君看屐子痕。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骈字类编》
大衣 dà yī
(1).妇人的礼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大衣》:“ 商 周 之代,内外命妇服诸翟。 唐 则裙襦大袖为礼衣。 开元 中,妇见舅姑,戴步摇,插翠釵,今大衣之制,盖起於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国朝妇人礼服, 达靼 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2).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秦中书 听见 凤四老爹 来了,大衣也没有穿,就走出来。”
(3).较长的西式外套。 杨朔 《潼关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军用的黄色棉大衣,头上也是这顶垂着两只耳朵的灰色军帽。”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尽他哀告,总不理他,怒轰轰的走进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漢語大詞典》
(2).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秦中书 听见 凤四老爹 来了,大衣也没有穿,就走出来。”
(3).较长的西式外套。 杨朔 《潼关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军用的黄色棉大衣,头上也是这顶垂着两只耳朵的灰色军帽。”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尽他哀告,总不理他,怒轰轰的走进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漢語大詞典》
高盖(高蓋)gāo gài
(1).指高车。 汉 张衡 《东都赋》:“结飞云之袷輅,树翠羽之高盖。”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宋 沈遘 《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州》:“朱颜緑鬢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
(2).对他人车驾的敬称。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昨漫往观煆,因佇柳下,思 叔夜 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3).借指显贵者。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明 唐顺之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诗:“不为 长城 寄,谁令高盖来。” ——《漢語大詞典》
(2).对他人车驾的敬称。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昨漫往观煆,因佇柳下,思 叔夜 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3).借指显贵者。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明 唐顺之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诗:“不为 长城 寄,谁令高盖来。” ——《漢語大詞典》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 天河:银~。云~。气冲霄~。
- 成年男人:~子。老~。
-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 姓。
乡风(鄉風)xiàng fēng
乡里的风俗;地方风俗。 宋 苏轼 《馈岁》诗:“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清 查初白 《除夕恩赐羊鹿》诗:“乡风未敢分僚友,家祭先应荐祖宗。”如:各处各乡风。
(1).乡,通“ 向 ”。趋从教化。指政治上的归顺或对个人的敬仰。《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史记·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乡风有年,修问无所。”
(2).乡,通“ 向 ”。指趋向某种风气。《史记·儒林列传》:“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章炳麟 《校文士》:“而后生信其(指 龚自珍 )誑耀,以为巨子,诚以舒纵易效,又多淫丽之词,中其所嗜,故少年靡然乡风。” ——《漢語大詞典》
(1).乡,通“ 向 ”。趋从教化。指政治上的归顺或对个人的敬仰。《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史记·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乡风有年,修问无所。”
(2).乡,通“ 向 ”。指趋向某种风气。《史记·儒林列传》:“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章炳麟 《校文士》:“而后生信其(指 龚自珍 )誑耀,以为巨子,诚以舒纵易效,又多淫丽之词,中其所嗜,故少年靡然乡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