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挟种树书,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刘克庄宋代〕《水龙吟

即令七十平头,岂能久作人间客。左车牙落,半分臂小,几茎须白。挟种树书,举障尘扇,著游山屐。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岛大功名官职。眼中花、须臾无迹。小儿破贼,二郎作相,有何奇特。同辈萧疏,且留铁汉,要摩铜狄。向宝钗楼里,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树书山屐

挟 ( 挾 ) xié/jiā
挟 [ xié ]
  1.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3.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挟 [ jiā ]
     ◎ 古同“”,从物体两边钳住。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1.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树书(樹書)shù shū
指关于种植花木之类的书。 清 周亮工 《寄题南郭草堂》诗:“饮地遥商新酒伴,树书时寄老园丁。”  ——《漢語大詞典》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障 zhàng《國語辭典》

障 [ zhàng ]

  1. 阻塞、阻隔。《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2. 遮蔽、遮擋。《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3. 保護、防衛。如:「保障」。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1. 堤防。《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2. 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3. 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4. 缺點、毛病。如:「機器發生故障。」
尘 ( 塵 ) chén
尘 [ chén ]
  1. 飞扬的灰土:~土。~埃。~垢。~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烟~。甚嚣~上。望~莫及。
  2.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世。
扇 shàn/shān《國語辭典》

扇 [ shàn ]

  1. 門扉。《老殘遊記·第一四回》:「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戶門扇。」
  2. 搖動生風的用具。如:「摺扇」、「團扇」、「電風扇」。
  3. 量詞。計算板狀物或片狀物的單位。如:「一扇門板」、「兩扇窗子」。
  4. 去勢的、割掉睪丸的。《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韜傳》:「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通「騸」。

扇 [ shān ]

  1. 搖動扇子使空氣流通而生風。《淮南子·人間》:「武王蔭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通「搧」。
  2.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如:「扇動」。《後漢書·卷七四下·劉表傳》:「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通「煽」。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1.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3.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4.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1.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2.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1.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1.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3.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1.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1.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2.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3.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4.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5.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1.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3.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1.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2.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3.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4.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1.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1.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2. 受。如:「著风」、「著凉」。
  3. 发生。如:「著急」、「著慌」。
  1.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1.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3.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1.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1.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山屐 shān jī
登山用的木屐。语出《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唐 刘长卿 《送严维赴河南》诗:“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