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情: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

徐再思元代〕《【双调】寿阳曲 梅影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 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 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 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 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情心疼肠断秋千泪痕

春情 chūn qíng
(1).春日的情景;春日的意兴。 南朝 梁 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 唐太宗 《月晦》诗:“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 明 徐渭 《白燕双乳》诗:“春情堪与译,秋翮好填潢。”
(2).男女爱恋之情;情欲。 南朝 齐 王融 《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唐 翁承赞 《柳》诗之五:“缠绕春情卒未休, 秦娥 萧史 两相求。”《花月痕》第十二回:“ 同秀 见 碧桃 一身香艷,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羶一般倾慕起来。” 鲁迅 《准风月谈·男人的进化》:“它们在春情发动期,雌的和雄的碰在一起,难免‘卿卿我我’的来一阵。” 许杰 《台下的喜剧》:“她守寡已经五年,但是春情还没有灭杀。”  ——《漢語大詞典》
心疼 xīn téng
(1).病名。又称“九种心疼”。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公孙穴主治歌》:“九种心疼病不寧。”注:“九种心疼者,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痛。”
(2).怜惜;疼爱。《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安老爷 平日虽是方正严厉,见这等娇生惯养一个儿子,为了自己,远路跋涉而来,已是老大的心疼。” 老舍 《柳家大院》:“最爱打孩子的爸爸也裂着大嘴哭,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心疼的?” 曹禺 《原野》序幕:“那么,你心疼我不心疼我?”
(3).吝惜,舍不得。《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鑑 是个本分财主,惜粪如金的,见儿子挥金不吝,未免心疼。”《红楼梦》第八六回:“必须衙门再使费几次,便可回家了,只是别心疼银子。” 巴金 《关于〈激流〉》:“毁掉它们,我感到心疼,仿佛毁掉我的过去。”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肠断(腸斷)cháng duàn
形容极度悲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临川 东兴 ,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十二月十三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  ——《漢語大詞典》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1.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2.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1.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2.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3.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4.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5.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6.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7.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1.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2.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3.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1.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秋千(鞦韆)qiū qiān
传统体育游戏。两绳下拴横板,上悬于木架,人坐或站在板上,两手分握两绳,前后往返摆动。相传 春秋 时 齐桓公 自北方 山戎 传入。一说本为 汉武帝 时宫中之戏,作千秋,为祝寿之辞,后倒读为秋千。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金 元好问 《辛亥寒食》诗:“秋千与花影,併在月明中。” 清 孙枝蔚 《漫兴》诗之四:“谁家红袖过红桥,一丈秋千努折腰。”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既不跺脚一走,就得想办法作事,先必得站一头儿,不能打秋千似的来回晃悠。”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秋千》
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木架或铁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利用蹬板的力量身躯随而前后向空中摆动。相传为 春秋 齐桓公 从北方 山戎 引入。一说本作千秋,为 汉武帝 宫中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岁之义。后倒读为秋千,又转为“鞦韆”。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二:“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仇兆鳌 注:“ 宗懔 《岁时记》:寒食有打毬、鞦韆、施钩之戏。《古今艺术图》:以綵绳悬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谓之鞦韆。一云当作千秋,本出 汉 宫祝寿词,后人倒读,又易其字为鞦韆耳。”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过惠山九华庵》词:“些事消魂,剩有鞦韆断板存。”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也有人在栗子树的横枝上系着绳子,吊了架秋千,大家围着悠荡着玩。”  ——《漢語大詞典》
泪痕(淚痕)lèi hén
亦作“泪痕”。 眼泪留下的痕迹。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萧侍中子显春别》之三:“泪痕未燥詎终朝,行闻玉珮已相要。” 唐 李白 《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説到这里,早已满面泪痕,往下説不出来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 郭祥 看信上,泪痕斑斑,已使多处字迹模糊。”  ——《漢語大詞典》
红 ( 紅 ) hóng/gōng
红 [ hóng ]
  1.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3.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红 [ gōng ]
     ◎ 古同“”,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渍 ( 漬 ) zì
渍 [ zì ]
  1. 浸,沤:浸~。淹~。~麻。
  2. 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 染,沾染:~染。渐~。
  4. 地面的积水:~水。~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