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柳腰: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

徐再思元代〕《【双调】寿阳曲 梅影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 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 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 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 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柳腰连环一搦风柳

柳腰 liǔ yāo
(1).形容杨柳的柔条。 北周 庾信 《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 上林 柳腰细, 新丰 酒径多。” 唐 韩偓 《春尽日》诗:“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2).比喻女子纤柔的身腰。 元 张可久 《四块玉·春情》曲:“杏脸香销玉粧臺,柳腰宽褪罗裙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旗装打扮的妇女走道儿却合那汉装的探雁脖儿,摆柳腰儿,低眼皮儿,瞅脚尖儿走的走法不同。”  ——《漢語大詞典》
连环(連環)lián huán
(1).连结成串的玉环。《庄子·天下》:“今日适 越 而昔来,连环可解也。”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宋 徐铉 《晚归》诗:“风清飘短袂,马健弄连环。”
(2).比喻连续不断。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 浙江 钓船数十号,停泊 浦江 ,连环开放大炮。”
(3).比喻密切相关。 茅盾 《三人行》八:“ 惠 微笑,翻起眼睛看天,他懂得 许 的两件请托的连环性了。”  ——《漢語大詞典》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1.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3.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4.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1.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一搦 yī nuò
一握;一把。形容纤细。 唐 李百药 《少年行》:“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漢語大詞典》
酥 sū《國語辭典》

酥 [ sū ]

  1. 用油和麵粉等製成的鬆脆食品。如:「鳳梨酥」、「核桃酥」。
  2. 參見「酴酥 」條。
  1. 酸軟。《水滸傳·第一○一回》:「王慶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觔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
  1. 柔軟無力的。如:「酥軟」、「酥麻」。
  2. 柔嫩而光潔的。如:「酥胸」。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风柳(风柳)
唐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四 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
宋 陆游 梅市 桥横风柳荒寒外,月堕烟钟缥渺边。  ——《骈字类编》
丝 ( 絲 ) sī
丝 [ sī ]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妒 dù《國語辭典》

妒 [ dù ]

  1. 因別人勝過自己而內心忌恨。如:「妒忌」。《列子·說符》:「爵高者人妒之,官人者主惡之。」《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