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宝枕轻推粉痕渍,印胭脂,雕阑强情无情思。

赵善庆元代〕《【越调】小桃红_佳人睡起数

佳人睡起

数声啼鸟串花枝,院落无人至。宝枕轻推粉痕渍,印胭脂,雕阑强情无情思。因丝鬅鬙,追寻心事,正是断肠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宝枕粉痕胭脂雕阑无情

宝枕(寶枕)bǎo zhěn
指 三国 魏 甄后 的玉镂金带枕。 曹植 持此枕,至 洛水 ,思 甄后 而作《感甄赋》,即《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洛神赋〉》 李善 题注。 唐 李贺 《春怀引》:“宝枕垂云选春梦,鈿合碧寒龙脑冻。”《花月痕》第十五回:“正是:宝枕赠 陈思 , 汉 佩要 交甫 。为歌《静女》诗,此风亦已古。”  ——《漢語大詞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粉痕
唐 徐夤 霜 露结芝兰琼屑厚,日乾葵藿粉痕残。
宋 范成大 进修堂前荷池 方池留水胜埋盆,露入莲腮沁粉痕。  ——《骈字类编》
渍 ( 漬 ) zì
渍 [ zì ]
  1. 浸,沤:浸~。淹~。~麻。
  2. 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 染,沾染:~染。渐~。
  4. 地面的积水:~水。~涝。
印 yìn《國語辭典》

印 [ yìn ]

  1.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图章。如:「官印」、「钢印」、「玉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2. 痕迹。如:「脚印」、「手印」。
  3. 印度的简称。如:「中印条约」。
  4. 姓。如唐代有印伦。
  1. 在物体上留下痕迹。如:「烙印」、「印上指纹」。
  2. 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这本书已经印好了。」
  3. 符合。如:「心心相印」。
胭脂 yān zhī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  ——《漢語大詞典》
雕阑(琱闌)diāo lán
亦作“ 琱栏 ”。 有雕饰的栏杆或栏杆的美称。 宋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琱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宋 程珌 《泌园春·赋椿堂牡丹》词:“消得琱阑,也不枉教,车马如狂。” 元 孔文卿 《一枝花·禄山谋反》套曲:“思量杀玉砌琱阑,消磨尽緑髩朱颜。”  ——《漢語大詞典》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1. 「強 」的異體字。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无情(無情)wú qíng
(1).虚伪不实。《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明 张居正 《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揑,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
(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崔涂 《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查慎行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
(3).谓不留情。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於化,无灵则无情於化。”《周书·庾信传》:“本不达於危行,又无情於禄仕。” 唐 杜甫 《江头五咏·栀子》:“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4).犹无意。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