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司马光宋代〕《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近岁风俗侈靡走卒士服农夫丝履

嘻 xī《國語辭典》

嘻 [ xī ]

  1. 表示赞美叹赏的语气。《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唐·孔颖达·正义:「噫、嘻皆为叹声……谓作者有所裒多美大而为声以叹之。」
  2. 表示悲恨伤痛的语气。《礼记·檀弓上》:「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曰:『嘻,其甚也!』」《史记·卷七○·张仪传》:「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3. 表示惊惧忿怒的语气。《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投袂而起。」
  1. 形容笑声。《易经·家人卦·九三》:「妇子嘻嘻,终吝。」《西游记·第八三回》:「行者口里嘻嘻嗄嗄。」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1.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1.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2.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3.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4.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5.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近岁(近歲,近嵗)jìn suì
亦作“ 近嵗 ”。犹近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逮乎近岁,又婴沉痼。” 宋 王十朋 《壬申中秋交朋解散不期而会者郑生逊志夏生伯虎因小饮玩月二子各以诗赠依韵酬之》:“遥指桂枝因贺客,文星近岁属 温 台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近岁民间无隔宿之储,官府无经年之积。”  ——《漢語大詞典》
风俗(風俗)fēng sú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
尤 yóu《國語辭典》

尤 [ yóu ]

  1. 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2. 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1.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1. 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2. 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 姓。如宋代有尤鶴。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侈靡 chǐ mí
(1).奢侈浪费。《吕氏春秋·节丧》:“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 清 俞樾 《茶香室从钞·团》:“ 王定保 《摭言》云, 曲江 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尔来渐加侈靡。”
(2).奢华。《汉书·地理志下》:“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取尤崇侈靡。”《旧唐书·萧復传》:“少秉清操,其羣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茶器极精緻,工直之厚,等所用白金之数,士大夫家多有之,寘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 鋹 所居栋宇,皆饰以玳瑁珠翠,穷极侈靡。” 明 杨慎 《黄母聂太夫人墓志铭》:“性仁慈,明淑,俭勤,敬慎,弗好侈靡。”
(3).奢侈靡烂。《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 郢都 必危矣!”《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 唐 李白 《大猎赋》:“以孟冬十月,大猎于 秦 ,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荒淫侈靡,非三驱之意耶?”
(4).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学说,主张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来繁荣社会经济。《管子·侈靡》:“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侈靡篇》基本上是一篇经济论文。就如它的题目‘侈靡’二字所表示的一样,它主张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大量兴工,大量就业。”  ——《漢語大詞典》
走卒 zǒu zú
(1).供使唤奔走的隶卒、差役。《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师范 遣走卒齎书至 大梁 , 迪 问以东方事,走卒色动。” 胡三省 注:“走卒,谓卒之备趋走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因得罪罢职,补粮 昌平 。幸遇军门 侯恂 ,拔於走卒,命为战将。” 老舍 《四世同堂》八:“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2).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陈荒煤 《〈蒋子龙短篇小说集〉序》:“他的大刀必然会遇到‘四人帮’那一伙走卒制造的派性干扰,也未必能处理得那末干净。”  ——《漢語大詞典》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2. 相似,好像:~似。~同。
士服 shì fú
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国语·周语上》“ 晋侯 端委以入” 三国 吴 韦昭 注:“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请侯祭服也。’ 昭 谓:此士服也。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车驾坐 大庆殿 ,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庙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漢語大詞典》
农夫(農夫)nóng fū
(1).指务农的人。《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周礼·考工记序》:“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 唐 欧阳詹 《唐天志》:“农夫在畦,蚕妇在林。”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衣帛当思织妇之劳,食粟当念农夫之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
(3).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 郑玄 笺:“又能率是主田之吏农夫,使民耕田而种百穀也。”《诗·豳风·七月》“田畯至喜” 唐 孔颖达 疏:“《释言》云:‘畯,农夫也。’ 孙炎 曰:‘农夫,田官也。’”  ——《漢語大詞典》
蹑 ( 躡 ) niè
蹑 [ niè ]
  1. 踩,踏:“张良、陈平~汉王足”。~足。
  2.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踪。~手~脚。
丝履(絲履)sī lǚ
以丝织品制成的鞋。古代为华贵的服饰。 汉 贾谊 《治安策》:“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班君丝履,游 泰山 兮;人鬼之际,有隐沦兮。”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釵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