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好景入清谈。
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徘徊子隐台下,不见旧书龛。鹿苑空余萧寺,蟒穴谁传郗氏,聊此问瞿昙。千古得欺罔,一笑莫穷探。俯秦淮,山倒影,浴层岚。六朝城郭如故,江北到江南。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好景入清谈。未醉更呼酒,欲去且停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十六 sān shí liù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圭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漢語大詞典》
陂 bēi/pí/pō《國語辭典》
陂 [ pí ]
名- 山坡。《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生孤竹》:「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土人环石为陂,壅成巨潭,以灌山塍。」
- 池塘、湖泊。《淮南子·说林》:「十顷之陂,可以灌四十顷。」《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陂 [ pō ]
- 参见「陂陀 」条。
春水 chūn shuǐ
(1).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 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杨维桢 《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漢語大詞典》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漢語大詞典》
二十四 èr shí sì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 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漢語大詞典》
桥明(桥明)
白居易秋池诗岸暗鸟栖后桥明月出时 ——《骈字类编》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名-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好景 hǎo jǐng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漢語大詞典》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清谈(清談)qīng tán
亦作“ 清谭 ”。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