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寅恭清净函无象,顾諟高明顺秉阳。

夏竦宋代〕《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

三圣重熙鸿业茂,百灵申锡宝符彰。
寅恭清净函无象,顾諟高明顺秉阳。
法驭省巡修废坠,真宫经始报祺祥。
栋升文杏觚棱峻,殿启真琳玉瑱方。
九帐盛仪陈宴衎,六茎清奏助欢康。
开轩瑞气凝空碧,驻跸晴辉艳赭黄。
珠树移阴從帝圃,霓旌分影自仙乡。
宸游悦豫同襄野,睿藻昭回迈柏梁。
黎庶纵观争叹咏,侍臣嘉颂极游扬。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寅恭清净无象顾諟高明秉阳

寅恭 yín gōng
恭敬。 宋 范仲淹 《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 。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 明 李东阳 《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漢語大詞典》
清净 qīng jìng
亦作“清凈”。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 宋 陆游 《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
(2).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
(3).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浄,光明者也。” 宋 苏辙 《和子瞻过岭》:“手挹祖师清浄水,不嫌白髮照毿毿。”《红楼梦》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
(4).指妇女操守贞洁。《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浄姑姑儿,蹺起脚儿来,比你这滛妇好些儿。”
(5).简明不繁。《陈书·谢哲王固等传论》:“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浄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寧律令,清浄简易,能惠其俗。”
(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唐 张谓 《送僧》诗:“一身求清浄,百毳纳袈裟。”《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浄,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寃愆。”
(7).道教等亦用之。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神仙之事……不见於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  ——《漢語大詞典》
函 hán《國語辭典》

函 [ hán ]

  1. 舌頭。《說文解字·𢎘部》:「函,舌也。」
  2. 鎧甲、護身甲。《周禮·冬官考工記》:「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函,鎧也。」
  3. 匣、盒子。如:「劍函」、「鏡函」、「石函」。《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4. 套子、封套。如:「全書共十函」。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時見宮人出六十餘函,於億歲殿曝之,多裝以鏤牙軸、紫羅褾。」
  5. 書信、信件。如:「來函」、「函件」。三國魏·吳質〈答東阿王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唐·李商隱〈隋宮〉詩:「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 函。」
  6. 現行公文的一類。用於各級機關公文往返,或人民與機關間的申請與答覆。如:「公函」、「申請函」。
  1. 包容、容納。《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函,含也。」《漢書·卷一○○·敘傳上》:「函之如海,養之如春。」唐·顏師古·注:「函,容也。」
  2. 用木盒盛裝,並加以密封。《戰國策·燕策三》:「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3. 陷入。《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唐·柳宗元〈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无象(無象)wú xiàng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
顾諟(顧諟)gù shì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孔 传:“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 孔颖达 疏:“《说文》云:顾,还视也。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迴视是天之明命。”后以“顾諟”指敬奉、禀顺天命。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语》:“真明者,其明命乎。古人顾諟,盖实体如是,非见也,有见则妄矣。”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故圣人之言敬也,皆敬天也,‘昭事上帝’,顾諟明命也。”  ——《漢語大詞典》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顺 ( 順 ) shùn
顺 [ shùn ]
  1.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
  2. 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3. 依次往后:~序。~次。
  4. 随,趁便:~便。~势。~手牵羊。
  5. 整理:理~。~修(整理修治)。
  6. 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
  7. 适合,不别扭:~适。~情。~眼。~差(chā)。
  8. 姓。
秉阳(秉陽)bǐng yáng
持阳和之气。《礼记·礼运》:“故天秉阳,垂日月。” 郑玄 注:“秉,犹持也,言天持阳气施生。” 前蜀 贯休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尧铭》诗:“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日月焜煌,丽乎天兮秉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