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若教遗向飞来峰,龙井冷泉皆下风。

张安修宋代〕《题灵龟洞

何年六丁驱霹雳,苍龙惊起穿崖石。
拿雷掣电卷波涛,来与真仙分窟宅。
上崖窅深如偶瓮,下崖人谽谺如空洞。
不知泉脉从何来,百面鼙鼓长汹涌。
大灵闯首浮中流,背隐八卦开双眸。
似闻夏潦不能没,疑有神仙司诸幽。
我曾雁荡观龙鼻,半日才通涓滴水。
岂如六月散甘霖,灵泉滚滚无穷已。
惜哉埋没荒烟中,车马来稀三叠重。
若教遗向飞来峰,龙井冷泉皆下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若教飞来峰龙井冷泉下风

若教(若教)
罗隐牡丹花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一作亦  ——《分类字锦》
遗 ( 遺 ) yí
遗 [ yí ]
  1. 丢失:~失。~落。
  2. 漏掉:~忘。~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8. 抛弃:~弃。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飞来峰(飛來峰)fēi lái fēng
(1).山峰名。也称 灵鹫峰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与 灵隐寺 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咸淳临安志》卷二三:“ 晏元献公 《舆地志》云:‘ 晋 咸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兹山,叹曰:此是 中天竺国 灵鷲山 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復尔邪?因挂锡造 灵隐寺 ,号其峰曰 飞来 。’” 宋 王安石 有《登飞来峰》诗。
(2). 宋徽宗 时,于 东京 汴梁 (今 河南 开封 ) 景龙山 侧筑一土山,名 艮岳 ,其中一山峰名 飞来峰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因其餘土,积而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飘然有云姿鹤态,曰 飞来峰 。”  ——《漢語大詞典》
龙井(龍井)lóng jǐng
(1).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南山地中。旧时亦名 龙泓 。井泉清冽,有盛名。井之附近产茶,世称龙井茶,驰名中外。 宋 秦观 《龙井记》:“ 龙井 旧名 龙泓 ,距 钱塘 十里。 吴 赤乌 中,方士 葛洪 尝鍊於此,事见《图记》其地当 西湖 之西, 淛江 之北, 风篁岭 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宋史·孝宗纪一》:“﹝ 乾道 二年﹞二月丁丑,罢 盱眙 屯田,振 两浙 、 江东 饥。戊寅,幸 玉津园 宴射,遂幸 龙井 。” 李光 《闻亚子秋叶穉兰诸子宴集杭州西园有作》诗:“唱酬有作题 龙井 ,梦寤无聊记 虎邱 。”
(2).井名。在 浙江省 馀姚县 西 龙泉寺 内。 宋 苏轼 《送刘寺丞赴馀姚》诗:“ 餘姚 古县亦何有, 龙井 白泉甘胜乳。” 施元之 注:“ 餘姚 有 龙泉寺 ,在县西。 王荆公 尝题诗云:山腰石有千年润,井眼泉无一日乾。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3). 中国 著名绿茶名。因产于 浙江 杭州 龙井 而得名。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开水是昼夜不断,高等的香片与龙井随客人招呼,马上就沏好。” 张天翼 《清明时节》:“有几位还是从十六七岁--嗓子刚变粗的时候起,就天天来泡一壶龙井,吃这么一块烧饼,一直到现在五六十的年纪没间断过。”  ——《漢語大詞典》
冷泉 lěng quán
(1).清凉的泉水。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冷泉石镜,一见何必胜於传闻。”
(2).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下, 唐 元英 建亭其上,名叫 冷泉亭 。 唐 徐夤 《游灵隐天竺二寺》诗:“ 丹井 冷泉 虚易到,两山真界实难名。” 宋 赵汝茪 《汉宫春》词:“慢赢得、秋声两耳, 冷泉亭 下骑驴。”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词:“犹记 冷泉亭 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掛杉松。”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下风(下風)xià fēng
(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孙子·火攻》:“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灵凤振响於朝阳,未有惠物之益,而莫不澄听於下风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松之有利於世者甚博……其根皮食之肤革香,久则香闻下风数十步外。” 清 李渔 《蜃中楼·望洋》:“又何曾尝看些碗旁边琼浆滋味,闻着些下风头温香气息。”
(2).比喻处于下位,卑位。有时作谦辞。《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风。’”《南齐书·安陆昭王缅传》:“ 竟陵王 子良 与 缅 书曰:‘窃承下风,数十年来未有此政。’” 宋 叶适 《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自 绍兴 庚辰至 乾道 辛卯,公名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者。”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唐 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 杜子美 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