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芳藤上幽援,素月照高壁。

陆游宋代〕《题山家壁

山中无传漏,猿鸣知既夕。
芳藤上幽援,素月照高壁。
主人殊喜事,欢若有夙昔。
稚子擎竹盘,炊黍持饷客。
卜邻虽未辨,清啸聊自适。
还病久废诗,笔端叹荆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素月高壁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2.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3.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1.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2.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藤 téng《國語辭典》

藤 [ téng ]

  1. 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藤本。莖細長有節,光滑。葉為羽狀複葉,叢生枝梢,線形或披針形,先端尖銳,細鋸齒緣。總葉柄上部特別延長而不生小葉,裡側具逆刺藉以攀緣上升。葉鞘滿被銳刺。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開黃綠色花,具異臭。果實橢圓形,熟時黃色。莖加工煙燻,為藤工原料,可編製各種家具。
  2. 蔓生植物的卷鬚或莖。如:「葡萄藤」、「南瓜藤」。
  3. 姓。如明代有藤文澤。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幽 yōu《國語辭典》

幽 [ yōu ]

  1. 隐微的。《史记·卷二四·乐书》:「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2. 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3. 僻静的。如:「幽静」。《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4. 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异常幽秀。」
  5. 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6. 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1. 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
  1. 鬼神。《北史·卷二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2. 参见「幽冥 」条。
援 yuán《國語辭典》

援 [ yuán ]

  1. 拉、牵引。《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攀藤援枝,然后得上。」
  2. 引进。《礼记·儒行》:「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宋·苏轼〈答曾舍人启〉:「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
  3. 引用。如:「援验」。晋·郭璞〈尔雅序〉:「事有隐滞,援据征之。」唐·刘洎〈谏诘难臣寮上言书〉:「饰辞以析其理,援古以排其议。」
  4. 持、拿。《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韩非子·内储说下》:「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
  5. 救助。如:「援救」、「支援」。《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素月 sù yuè
皓月,明月。 晋 陶潜 《杂诗》之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唐 杜甫 《湖城遇孟云卿》诗:“照室红炉簇曙光,縈窗素月垂秋练。” 宋 辛弃疾 《永遇乐》词:“待行过溪桥,夜半更邀素月。” 明 刘纯熙 《日暮》诗:“牛羊下日夕,素月柴门生。” 清 周亮工 《华林寺》诗:“欲建小亭延素月,频移曲几就青山。”  ——《漢語大詞典》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1.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2. 投映。如:「照镜子」。
  3.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4. 比对、核对。如:「对照」。
  5. 通知。如:「照会」、「关照」。
  6.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7.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8.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9.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1. 日光。如:「夕照」、「残照」。
  2. 像片。如:「近照」、「玉照」。
  3.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高壁 gāo bì
(1).高筑壁垒。《孙子·谋攻》“少则能逃之” 三国 魏 曹操 注:“高壁坚垒,勿与战也。”《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姜维 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 王经 当高壁深垒挫其鋭气。”
(2).高的山崖。 唐 杜甫 《石柜阁》诗:“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仇兆鳌 注:“《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