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鬼物 guǐ wù
(1).鬼;鬼怪。《列子·黄帝》:“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寳》、《苑祕书》。书言神僊使鬼物为金之术,及 邹衍 重道延命方。” 唐 韦应物 《杂体》诗之二:“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宋 徐铉 《稽神录·陈守规》:“馆素凶, 守规 始至,即鬼物昼见,奇形怪状,变化倐忽。” 鲁迅 《集外集拾遗·〈何典〉题记》:“至于书呢?那是,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
(2).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夷音迷咫尺,鬼物倚朝昏。” 仇兆鳌 注:“夷音、鬼物,厌蛮俗之丑恶。” 宋 范成大 《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诗:“榱楣共突兀,鬼物相枝撑。” ——《漢語大詞典》
(2).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夷音迷咫尺,鬼物倚朝昏。” 仇兆鳌 注:“夷音、鬼物,厌蛮俗之丑恶。” 宋 范成大 《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诗:“榱楣共突兀,鬼物相枝撑。” ——《漢語大詞典》
悲哀 bēi āi
伤心。《老子》:“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史记·五帝本纪》:“ 尧 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唐 杜牧 《寓题》诗:“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岂有荣盛之日,吾所以悲哀耳。” 田汉 《南归》:“我也不愿她来分我的悲哀,而且悲哀也不是别人分得去的。” ——《漢語大詞典》
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 进:~级。~升。~谒(进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 中国朝代名:西~。东~。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