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在玄月五,蠢蠢得所托。
黎彭祖〔明代〕《生日梦先忠悯研泪述成》
我祖绍高辛,火正世厥爵。王父大京兆,所居多赫赫。
皇考膺孝廉,聿脩信无怍。柔兆诞长昆,降予大荒落。
时在玄月五,蠢蠢得所托。七龄从师游,十龄竟小学。
十六列诸生,趋庭瘅以恪。十七当国难,我父懠不乐。
健儿数万师,西出尝锋锷。血化苌弘碧,虹为荆卿白。
嗟予孤小子,偷生不速斫。顾为爱日存,离乱空飘泊。
胡然梦我父,颜色宛如昨。训我读文史,归我旧时宅。
忘然在长别,欣欣多笑谑。觉来见我母,振衣强欢噱。
命我开屠苏,有酒不成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玄月 xuán yuè
(1).夏历九月的别称。《国语·越语下》:“至於玄月,王召 范蠡 而问焉。” 韦昭 注:“《尔雅》曰:‘九月为玄。’” 晋 郭璞 《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曰:“九月季秋……亦曰玄月。” 唐 韦应物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诗:“玄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2).佛教比喻玄妙的真理。《三论大义抄》一:“举此祕旨,以示彼玄月。” ——《漢語大詞典》
(2).佛教比喻玄妙的真理。《三论大义抄》一:“举此祕旨,以示彼玄月。” ——《漢語大詞典》
五 wǔ《國語辭典》
五 [ wǔ ]
名- 介於四與六之間的自然數。如:「三、四、五、六……。」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 姓。如漢代有五京。
蠢蠢 chǔn chǔn
(1).骚乱貌。《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 杜预 注:“蠢蠢,动扰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常兵 时曲 ,军士蠢蠢;既翦 陵云 , 蔡 卒大窘。”
(2).无礼义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王逸 注:“蠢蠢,无礼义貌也。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以除姦恶,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观此蠢蠢者,岂得为人类哉?”
(3).众多而杂乱貌。 晋 郭璞 《蜜蜂赋》:“嗟物品之蠢蠢,惟贞虫之明族。” 唐 寒山 《诗》之三○三:“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
(4).蠕动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句容水脉》:“ 吴 孙权 赤乌 八年,遣校尉 陈勋 ,漕 句容 水道……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唐 李咸用 《放歌行》:“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鱉,蠢蠢入水而没。”
(5).愚昧无知貌。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那两个蠢蠢之物,伴着伙泛泛之才,每日价贪图花酒,泼使钱财。”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明史·赵世卿传》:“陛下勿谓蠢蠢小民可驾驭自我,生杀自我,而不足介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刘 自奉母以外,诸事蠢蠢,如一牛。”
(6).指愚民,愚笨之人。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今夫蠢蠢何罪,物物何知,使不肖者长理,而灾害随至,无乃天之降罚不得其所耶?”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一:“及时不努力,老大成蠢蠢。”
(7).无思无虑貌。《云笈七籤》第五六:“蠢蠢陶陶,滔滔乐乐,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迴转,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视其蠢蠢然一物,而从人之教习如此,其性之灵也何如?” ——《漢語大詞典》
(2).无礼义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王逸 注:“蠢蠢,无礼义貌也。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以除姦恶,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观此蠢蠢者,岂得为人类哉?”
(3).众多而杂乱貌。 晋 郭璞 《蜜蜂赋》:“嗟物品之蠢蠢,惟贞虫之明族。” 唐 寒山 《诗》之三○三:“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
(4).蠕动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句容水脉》:“ 吴 孙权 赤乌 八年,遣校尉 陈勋 ,漕 句容 水道……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唐 李咸用 《放歌行》:“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鱉,蠢蠢入水而没。”
(5).愚昧无知貌。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那两个蠢蠢之物,伴着伙泛泛之才,每日价贪图花酒,泼使钱财。”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明史·赵世卿传》:“陛下勿谓蠢蠢小民可驾驭自我,生杀自我,而不足介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刘 自奉母以外,诸事蠢蠢,如一牛。”
(6).指愚民,愚笨之人。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今夫蠢蠢何罪,物物何知,使不肖者长理,而灾害随至,无乃天之降罚不得其所耶?”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一:“及时不努力,老大成蠢蠢。”
(7).无思无虑貌。《云笈七籤》第五六:“蠢蠢陶陶,滔滔乐乐,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迴转,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视其蠢蠢然一物,而从人之教习如此,其性之灵也何如?” ——《漢語大詞典》
得所 de suǒ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漢語大詞典》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漢語大詞典》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动-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 依靠。如:「托福」。通「托」。
-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 姓。如清代有托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