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 首领:~子。~目。
- 方面:他们是一~的。
-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枕 zhěn《國語辭典》
枕 [ zhěn ]
名- 睡卧时头颈部所垫的东西。如:「凉枕」。《说文解字·木部》:「枕,卧所以荐首者。」《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资治通鉴·卷二七○·后梁纪五·均王贞明五年》:「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
- 鱼头中似丁形的骨头。《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晋·郭璞·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可作印。」
- 垫在底下的。如:「枕木」。
枕 [ zhèn ]
动- 用枕头或其他东西垫头。如:「枕戈待旦」。《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
- 依傍、邻靠。《汉书·卷六四·严助传》:「南近诸越,北枕大江。」《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一》:「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
天山 tiān shān
(1).山名。(1)一名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杭爱山脉 。 北魏 太延 四年(公元438年) 拓跋焘 击 柔然 ,从 浚稽山 北向 天山 ,即此。(2) 唐 时称 伊州 、 西州 以北一带山脉为 天山 。也称 白山 、 折罗漫山 。 伊州 、今 新疆 哈密县 ; 西州 ,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睡 shuì《國語辭典》
睡 [ shuì ]
動- 閉目安息,使身心凝定沉靜,以休養精神。如:「沉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披介冑而睡。」
- 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些朋友們和我賭賽,叫我睡在街心裡,把膀子伸著,等那車來。」
- 睡眠時用的。如:「睡衣」、「睡袍」。
神游(神遊)shén yóu
(1).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如亲游其境。《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迹屈巖廊之下,神游江海之上。”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元 萨都剌 《过岭至崇安方命棹之建溪》诗:“少吐胸中豪,神游八荒外。” 郭沫若 《水牛赞》:“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
(2).犹言神交。谓以精神相交。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传》:“所与神游者,唯 陈留 袁叔明 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阮嗣宗 感之,著《大人先生传》,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 阮氏 尚不能动其英操,復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3).人死的讳称。 宋 王安石 《八月一日永昭陵旦表》:“率土方涵於圣化,宾天遽愴於神游。” 宋 文天祥 《黄金市》诗:“先子神游今二纪,梦中挥泪溅松楸。” 明 方孝孺 《懿文皇太子挽词》:“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漢語大詞典》
(2).犹言神交。谓以精神相交。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传》:“所与神游者,唯 陈留 袁叔明 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阮嗣宗 感之,著《大人先生传》,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 阮氏 尚不能动其英操,復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3).人死的讳称。 宋 王安石 《八月一日永昭陵旦表》:“率土方涵於圣化,宾天遽愴於神游。” 宋 文天祥 《黄金市》诗:“先子神游今二纪,梦中挥泪溅松楸。” 明 方孝孺 《懿文皇太子挽词》:“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漢語大詞典》
冰 bīng《國語辭典》
冰 [ bīng ]
名- 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 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 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如:「把这块肉冰起来。」
- 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 寒冷。如:「冰凉」、「冰冷」。
- 清高的、纯洁的。如:「冰心」。
- 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肤」。
- 冷酷、没感情。如:「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岭 ( 嶺 ) lǐng/líng
岭 [ lǐng ]
- 山,山脉:山~。分水~。~脊(山脊)。
-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 〔~嵤〕山深貌。亦作“岭巆”。
雪鸡(雪雞)xuě jī
常年积雪的山地所产的一种鸡。 碧野 《雪路云程》:“从这下去,你就可以看见雪鸡和雪莲了,那里的雪鸡每只都有八斤重。” ——《漢語大詞典》
嬉 xī《國語辭典》
嬉 [ xī ]
动- 游戏、玩耍。如:「嬉戏」。《文选·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