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沈 ( 瀋 ) shěn/chén《國語辭典》
沈 [ chén ]
- 同「沉 」。
沈 [ shěn ]
名- 姓。如宋代有沈括。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腰 yāo《國語辭典》
腰 [ yāo ]
名- 人体躯干中间,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 事物的中间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 参见「腰子 」条。
- 量词。古代计算腰带的单位。相当于「条」。《北史·卷七四·柳裘传》:「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 佩在腰上。《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
减 ( 減 ) jiǎn
减 [ jiǎn ]
-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价。~员。缩~。削~。偷工~料。
- 降低程度,衰退:~轻。~弱。~少。~色。~产。~免。~缓。
潘郎 pān láng
指 晋 潘岳 。 岳 少时美容止,故称。 南朝 陈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史达祖 《夜行船》词:“白髮 潘郎 宽 沉 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 河阳 城里鬭丰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宁太一 《秋兴四迭前韵》之二:“ 潘郎 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之一:“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穠李夭桃,是旧日 潘郎 ,亲试春艷。”参见“ 潘安 ”。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 妨碍:无~大体。
-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 得罪:~众。开口~人。
怀抱(懷抱)huái bào
(1).怀里抱着。《诗·小雅·蓼莪》“出入腹我” 汉 郑玄 笺:“腹,怀抱也。”《后汉书·曹褒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 潘金莲 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
(2).谓心里怀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怀抱着希望,她逐渐看出她的将来不在这狭小的世界里。”
(3).胸前。亦指胸部和手臂向前环抱的空间。 三国 魏 曹丕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妻子牵衣袂,落泪霑怀抱。” 唐 元稹 《哭崔儿》诗:“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 邓攸 身。” 宋 苏轼 《哭干儿》诗之一:“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清 唐甄 《潜书·去奴》:“春省耕,秋省歛,入庐舍,尝麦菽,如赤子之在怀抱也,何隐不达乎?”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由左阶奔下,投入 楚王 怀抱。”
(4).引申指投向的处所。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爬进 奉山路 的三等车,拖着一颗创痛的心,投进 满洲 的怀抱。”
(5).心怀;心意。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有子贤与愚,何其掛怀抱。”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我是铁石人暗伤怀抱。” 清 刘大櫆 《与王君书》:“其怒我者,其厚我者也;其笑我者,其薄我者也。今人之怀抱,大抵同矣。”
(6).引申为抱负。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所恨岁月逝,怀抱不得施。”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他的根本的怀抱不见得便能够实现。”
(7).拥抱。 蒋光慈 《红笑》诗:“那不是 莫斯科 么?多少年梦见的情人!我快要同你怀抱哩!” ——《漢語大詞典》
(2).谓心里怀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怀抱着希望,她逐渐看出她的将来不在这狭小的世界里。”
(3).胸前。亦指胸部和手臂向前环抱的空间。 三国 魏 曹丕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妻子牵衣袂,落泪霑怀抱。” 唐 元稹 《哭崔儿》诗:“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 邓攸 身。” 宋 苏轼 《哭干儿》诗之一:“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清 唐甄 《潜书·去奴》:“春省耕,秋省歛,入庐舍,尝麦菽,如赤子之在怀抱也,何隐不达乎?”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由左阶奔下,投入 楚王 怀抱。”
(4).引申指投向的处所。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爬进 奉山路 的三等车,拖着一颗创痛的心,投进 满洲 的怀抱。”
(5).心怀;心意。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有子贤与愚,何其掛怀抱。”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我是铁石人暗伤怀抱。” 清 刘大櫆 《与王君书》:“其怒我者,其厚我者也;其笑我者,其薄我者也。今人之怀抱,大抵同矣。”
(6).引申为抱负。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所恨岁月逝,怀抱不得施。”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他的根本的怀抱不见得便能够实现。”
(7).拥抱。 蒋光慈 《红笑》诗:“那不是 莫斯科 么?多少年梦见的情人!我快要同你怀抱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