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窥园苞天葩,听潇远人境。

朱圭清代〕《移居鄂不草庐翁覃溪同年作诗见赠次韵奉答

远游焦反巢,重载牛出泞。十年悔已迟,二尺檠可秉。

昔君抱一经,负郭无半顷。射艺纁襦单,崭角绿鬌立。

鷇音捷昆叫,童咏争春𥧃}。磷坚厉方须,翻水成已省。

枚赋子真皋,苏策我惭颍。心痗癸秋朏,思乐甲昼永。

窥园苞天葩,听潇远人境。朱弦未成声,雪萼正开岭。

合瑴两清越,联珠乍嘒耿。秕粟或飏前,金针实脱颖。

国香发韘觿,天爱夷暾炳。麻衣寒不掩,浆歠日愁并。

似甘决踵贫,不耻结驷骋。跫喜独逃虚,庚诺谁呼井。

幽居阅燧火,奇文露晶炯。俄闻排云泪,忽制追风影。

北空五花散,南徙八翮整。诗成鸡休购,语出粤佗警。

拥轩气如虹,穿榻学更静。蕙转誉髦乐,箠折不率屏。

高摩赤霄温,回翔玄阁泠。琅嬛启键闭,猎碣搜榛梗。

宵稽下太乙,晷较攀大丙。竿吹不自量,肉食久窃鼎。

圣恩鉴臣慵,史笔仗公等。具迩亶其然,如愿心所请。

新知艳种桃,旧雨忆卖饼。忘筌岂无鱼,断干尚有绠。

卅载但俯仰,万籁何疆町。三秋感月破,一梦怜裳褧。

学道守予雌,读书羡子猛。雕虫已袖手,集腋思挈领。

节三阐潜光,尺五求中景。咬根可素饱,醉心漫狂醒。

卜邻兄得同,纡辙子非迥。久要定忘形,薄酌差胜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窥园天葩远人

窥园(窺園,闚園)kuī yuán
观赏园景。《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颜师古 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追下帷之绩者,不以窥园涓目。”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下帷絶窥园,精心究典謨。”参见“ 目不窥园 ”。
闚園: 指到园中嬉戏。《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董仲舒 三年不闚园,谓勤苦不游嬉也。馆中著庭有园,每会饭罢,輒相语曰:‘今日闚园乎?’”    ——《漢語大詞典》
苞 bāo《國語辭典》

苞 [ bāo ]

  1. 花蒂上包著未开花朵的小叶片。如:「含苞待放」。
  2. 席草。可用来编织席子、草鞋等。
  1. 将东西包裹起来。通「包」。
  2. 容纳。《文选·左思·魏都赋》:「巷苞诸公,都护之堂,殿居绮窗。」
  3. 总揽。《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兼苞博落,不常一象。」
  1. 草木茂盛。如:「竹苞松茂」。
天葩 tiān pā
非凡的花,常比喻秀逸的诗文。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东野 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宋 欧阳修 《会饮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从》诗:“诗翁文字发天葩,岂比青红凡草木。”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萃灵凤之彩毛,擷天葩之奇馨。”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潇 ( 瀟 ) xiāo
潇 [ xiāo ]
  1. 〔~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2. 〔~~〕a.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如“风雨~~”;b.形容小雨,如“~~细雨”。
  3. 水深而清。
远人(遠人)yuǎn rén
(1).远方的人;关系疏远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国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安宾客,以説远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朕闻德教加於四海,则远人斯届。”《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帝谓蛮众攻夺常事,执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远人心。”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 瑶 民‘不战自降了’,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远人’的 日本 了。”
(2).远行的人;远游的人。多指亲人。《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唐 李白 《乌夜啼》诗:“停梭悵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宋 陈师道 《菩萨蛮·七夕》词:“想得两眉顰,停针忆远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母亲不免有一点忌讳的观念,远人方才到家,并没有带来甚么好消息,又加上流泪哭泣,也许还有料不到的不祥事情来呢。”
(3).指远方来人。《晋书·陶侃传》:“ 夔 察 侃 为孝廉,至 洛阳 ,数诣 张华 。 华 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经过车徒,并无统摄,只该远人造访,何劳地主先施。”  ——《漢語大詞典》
境 jìng《國語辭典》

境 [ jìng ]

  1. 疆界。如:「边境」、「国境」。《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唐·韩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四境之内,竟岁无一事。」
  2. 地方、区域。如:「仙境」、「胜境」。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 情况、光景。如:「顺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宋·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4. 程度、地步。如:「学无止境」、「已臻化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