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芙蓉 fú róng
(1).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旧迹(舊蹟)jiù jì
亦作“ 旧跡 ”。亦作“ 旧蹟 ”。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漢語大詞典》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不得 bù dé
(1).不能得到;得不到。《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夫腹飢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许 族人有失银剪者,方遍觅不得。” 茅盾 《追求》八:“前任的历史教员和 曼青 对调了功课后,仍然不得学生的拥护。”
(2).不能;不可。《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姓名。閽不得齐于人。”《后汉书·朱儁传》:“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唐 王昌龄 《浣纱女》诗:“ 吴王 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西游补》第十五回:“话得 孙行者 哭不得,笑不得。”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漢語大詞典》
(2).不能;不可。《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姓名。閽不得齐于人。”《后汉书·朱儁传》:“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唐 王昌龄 《浣纱女》诗:“ 吴王 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西游补》第十五回:“话得 孙行者 哭不得,笑不得。”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漢語大詞典》
塔影
唐 綦毋潜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其二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骈字类编》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其二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骈字类编》
横云(横雲)héng yún
(1).横于云间。形容高。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雄才盖代,逸气横云。”
(2).横浮于天空的云。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緑野际遥波,横云分叠嶂。” 唐 韩愈 《南山诗》:“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3).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却月皆其名。”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漢語大詞典》
(2).横浮于天空的云。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緑野际遥波,横云分叠嶂。” 唐 韩愈 《南山诗》:“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3).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却月皆其名。”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