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瑞木细飘天上叶,梅花潜发岭南枝。

傅若金元代〕《雪中次元茂才

北阙今晨雪满墀,腐儒忧国畏人知。月寒弱水迷三岛,云暗苍梧失九疑。

瑞木细飘天上叶,梅花潜发岭南枝。山阴那得乘佳兴,起绕前轩自咏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瑞木天上梅花潜发岭南

瑞木 ruì mù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飘 ( 飄 ) piāo
飘 [ piāo ]
     ◎ 随风飞动:~扬。~摆。~散(sàn )。~洒。~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溢(飘荡洋溢)。~拂。~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荡。~泊(同“漂泊”)。~渺(同“漂渺”)。~摇。~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然。
天上 tiān shàng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漢語大詞典》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1. 「協 」的異體字。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潜发(潛發)qián fā
暗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河 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虞诩》:“ 詡 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 羌 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漢語大詞典》
岭南(嶺南)lǐng nán
指 五岭 以南的地区,即 广东 、 广西 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龙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郎将。” 宋 苏轼 《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 岭 南人。”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 岭 南归,吾父自至 萧爽楼 谓 芸 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漢語大詞典》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