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使者肃修时典礼,神明宜护国封疆。

张翥元代〕《送契元鲁降香南岳南海

天开朱岳奠炎方,地入南溟接大荒。使者肃修时典礼,神明宜护国封疆。

仙台云散峰峦碧,瘴岭春回草木香。珍重词臣致诚祷,愿消昏疠降休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使者肃修典礼神明封疆

使者 shǐ zhě
使唤之人;仆从,佣工。《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郑玄 注:“使者,主人所使。”《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为作客佣赁者, 公昉 不知也…… 公昉 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1).奉命出使的人。《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 智伯 。”《史记·郑世家》:“ 简公 欲与 晋 平, 楚 又囚 郑 使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陈导》:“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 清 顾彩 《梅花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2).阿拉伯语Rasūl意译。伊斯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特指受 安拉 之命,向世人传播一神教教义的人。在一些场合亦专指 穆罕默德 。  ——《漢語大詞典》
肃修(肅修)sù xiū
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如:肃修上达;肃修寸柬。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典礼(典禮)diǎn lǐ
(1).制度礼仪。《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后汉书·延笃传》:“朝则诵 羲文 之《易》, 虞 夏 之《书》,歷 公旦 之典礼,览 仲尼 之《春秋》。” 宋 司马光 《稷下赋》:“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被品物,威加海隅。”《元典章·兵部三·铺马》:“为治之道必先信其赏罚之道,尤宜重其典礼。”
(2).指某些隆重仪式。《清史稿·礼志八》:“二月, 文华殿 成,举行典礼。” 赵树理 《登记》四:“隔了一天,区公所通知村公所,说 小晚 和 艾艾 的婚姻是模范婚姻,要村里把结婚的日期报一下,到那时候区里的干部还要来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
(3).掌管礼仪。《孔子家语·五帝德》:“﹝ 帝尧 ﹞富而不骄,贵而能降, 伯夷 典礼, 夔 龙 典乐。”《史记·郑世家》:“夫 齐 , 姜 姓, 伯夷 之后也, 伯夷 佐 尧 典礼。”
(4).指掌管礼仪之官。 周 时为太史。《礼记·王制》:“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孔颖达 疏:“典礼之官,於 周 则太史也。”  ——《漢語大詞典》
神明 shén míng
(1).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易·繫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 孔颖达 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孝经·感应》:“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唐玄宗 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噬嗑》:“六爻既立,神明喜告,文定吉祥, 康叔 受祸。” 巴金 《家》四:“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2).特指太阳神。《史记·封禅书》:“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 阳谷 ;日没於西,墓谓 濛谷 也。”
(3).明智如神。《淮南子·兵略训》:“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渐》:“ 黄帝 紫云,圣且神明。”《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隐娘 到 许 ,遇见如此,服 刘公 神明,便弃 魏 归 许 。”
(4).谓人的精神,心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王冰 注:“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髮白齿落,属於形骸;至於眼耳关於神明,那可便与人隔。”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神明顿颯爽,毛髮皆萧然。”
(5).神圣;高超。《易·繫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朱熹 本义:“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能知来也。”《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神明,微妨无方,不可测度,故云非人所知也。” 五代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诗:“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
(6). 汉武帝 所建台名,在 建章宫 内,为祀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文选·班固〈西都赋〉》:“ 神明 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李善 注引《汉书》:“ 孝武 立 神明臺 。”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内侍引入禁苑,徧观 玉堂 、 神明 、 渐臺 、 太液 之胜,餉以内珍。”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漢語大詞典》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1.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3.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1.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2.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护 ( 護 ) hù
护 [ hù ]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
  2. 救助:~护。
  3. 掩蔽,包庇:~短。庇~。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封疆 fēng jiāng
(1).亦作“ 封畺 ”。界域之标记;疆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张守节 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汉书·天文志》:“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2).疆域;疆土。《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3).指边疆。《左传·哀公十一年》:“居封疆之间。” 杜预 注:“封疆,竟内近郊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明史·徐达传》:“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浸軼可也。”
(4).指封疆大吏。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招商局中集众非一,虽封疆方面,皆预其间,而隐为之规画。”详“ 封疆大吏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