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乌啼哑哑已流声。

萧综南北朝〕《听钟鸣

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东窗见晓星。

雾露朏朏未分明。乌啼哑哑已流声。惊客思。动客情。

客思郁纵横。翩翩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半夜啼。

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

气郁结。涕滂沱。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乌啼哑哑流声

乌啼(烏啼)wū tí
指琴曲《乌夜啼引》《乌啼引》。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参见“ 乌夜啼 ”。  ——《漢語大詞典》
哑哑(啞啞)yā yā
笑声。《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笑声。”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崖客》:“ 徐 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嚮震林谷。”
(1).象声词。禽鸟鸣声。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萃》:“鳧雁哑哑,以水为家。” 唐 李白 《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刘大白 《卖布谣》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
(2).象声词。小儿语声。 唐 于鹄 《古词》之二:“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嗜寝復便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小儿哑哑,猫儿唔唔。”
(3).象声词。器物响声。 唐 刘言史 《买花谣》:“浇红溼緑千万家,青丝玉轤声哑哑。” 元 萨都剌 《题寿监司所藏美人织锦图》诗:“卷中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满腔热血向谁洒,龙泉挂壁鸣哑哑。”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流声(流聲)liú shēng
(1).流播名声。《后汉书·张衡传》:“ 弈秋 以棊局取誉, 王豹 以清謳流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2).流传的名声。 晋 潘尼 《赠河阳》诗:“流声馥秋兰,摛藻艷春华。” 明 宋濂 《孝子邱铎传》:“通儒书,兼习医家言,流声动一时。”
(3).指流啭的乐曲声。 汉 枚乘 《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