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十里楼台月色边,御河东畔阙西偏。

李东阳明代〕《元夕和若虚韵

十里楼台月色边,御河东畔阙西偏。杯盘入市多新俗,儿女看春忆少年。

紫陌尘香千骑合,玉堂官冷一灯悬。江南风物君休恋,自有宫柑入袖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十里楼台月色御河东畔西偏

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楼台(樓臺)lóu tái
(1).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左传·哀公八年》:“ 邾子 又无道, 吴子 使大宰 子餘 讨之,囚诸楼臺。”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西游记》第六九回:“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臺殿阁。” 冰心 《寄小读者》九:“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楼台也露了出来。”
(2).方言。指凉台。  ——《漢語大詞典》
月色 yuè sè
(1).月光。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 朱自清 《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2).指月亮。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怕怎的,待月色上来的时候,奴送三位娘去。”  ——《漢語大詞典》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1. 「邊 」的異體字。
御河 yù hé
(1).专供皇室用的河道。 唐 王之涣 《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 李频 《黄雀行》:“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2).指环绕皇城的护城河。 老舍 《骆驼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冻好,静静的,灰亮的,坦平的,坚固的,托着那禁城的城墙。”  ——《漢語大詞典》
东畔(东畔)
书禹贡九河既道疏河从大陆东畔北行而东北入海  ——《骈字类编》
阙 ( 闕 ) quē/què
阙 [ quē ]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2. 过错:~失。
  3. 姓。
阙 [ què ]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3.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西偏 xī piān
(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2).西侧。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 《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