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蛮笺(蠻箋,蠻牋)mán jiān
亦作“ 蛮牋 ”。 唐 时高丽纸的别称。亦指 蜀 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 唐 陆龟蒙 《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次韵》:“雨多青合是垣衣,一幅蛮牋夜款扉。”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十样蛮牋纹错綺,粲珠璣。” 清 徐芳 《柳夫人小传》:“每宗伯( 钱谦益 )句就,遣鬟矜示 柳 ,击鉢之顷,蛮笺已至,风追电躡,未尝肯地步让。” 姚锡钧 《和了公和》:“分付几园老居士,蛮牋同擘酒家楼。”参阅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纸》、 元 费著 《笺纸谱》。 ——《漢語大詞典》
捧出
虬髯客传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 ——《韵府拾遗 质韵》
纤纤(纖纖)xiān xiān
(1).细微;细微的事物。《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五》:“纤纤不絶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宋 张元干 《南歌子·中秋》词之四:“指印纤纤粉,釵横隐隐金。”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如此 rú cǐ
这样。《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驍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漢語大詞典》
诗人(詩人)shī rén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