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赤舄三槐府,墙隔乌衣百姓家。
詹同〔明代〕《金陵篇赠王贵德十四韵》
江左金陵簇锦花,城南阛阓拥烟霞。云斤月斧挥天半,星拱虹梁照水涯。
晴日垂杨笼巷陌,薰风细草护堤沙。楩楠鸠集开新第,亭馆蜂屯胜旧衙。
楼倚亨衢沾雨露,坊题华翰绕龙蛇。路通赤舄三槐府,墙隔乌衣百姓家。
拟待桓圭加上爵,行看大纛拥高牙。春从凤沼来黄阁,人向鹓班领白麻。
沸海市声还厌听,软香尘土不容遮。枥喧贵介五色马,门过豪商七宝车。
晓出绣袍朝紫禁,夜归银烛列红纱。蜀称锦里何堪比,唐有青泥亦谩誇。
冠盖往来联玉笋,琴樽谈笑吐天葩。长由坦道全终始,应与鸣珂播迩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路通
曹植表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 ——《韵府拾遗 东韵》
赤舄 chì xì
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舃几几。” 毛 传:“赤舃,人君之盛屨也。”《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舃。”《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为赤舃、黑舃、赤繶、黄繶、青句、素屨、葛屨。”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舃有三等,赤舃为上,冕服之舃。《诗》云:‘王锡 韩侯 ,玄袞赤舃。’则诸侯与王同。” 孙诒让 正义:“赤舃最尊,故即以赤为饰,不以他采閒之。亦谓之金舃,以赤兼黄朱,近於金色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用锡君袞冕之服,赤舃副焉。”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青鞋赤舃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 ——《漢語大詞典》
三槐 sān huái
(1).相传 周 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故 姜牙 卖鱼无所售而见师於 文 武 ; 蒋生 憒慢於百里而独步於三槐。”《陈书·周迪传》:“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清 钱谦益 《祖九诏》:“蔚矣三槐之事业,再世有闻。”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府 fǔ《國語辭典》
府 [ fǔ ]
名-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说文解字·广部》「府」字·清·段玉裁·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 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官府」、「首府」、「总统府」。《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古代介于省、县间的地方行政机构。如:「开封府」、「徐州府」。
- 达官显贵的住所。如:「王府」。《红楼梦·第二回》:「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
- 尊称别人的居处。如:「尊府」、「贵府」、「造府请教」。
- 泛指人、物聚集的地方。《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 姓。如汉代有府悝。
墙 ( 墻 牆 ) qiáng
墙 [ qiáng ]
-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动-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乌衣(烏衣)wū yī
(1).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值岁凶旱, 艾 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隋书·五行志上》:“ 后主 於苑内作贫儿村……多令人服乌衣,以相执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虞道施 , 义熙 中乘车山行,忽有一人,乌衣,径上车言寄载。”
(2).指穿黑衣的差役。 宋 戴复古 《久寓泉南》诗之九:“寄跡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餽。”
(3).指 乌衣巷 。参见“ 乌衣巷 ”。
(4).指燕子。 元 杨维桢 《题边鲁生梨花双燕图》诗:“春风歌《白雪》,夜月梦乌衣。”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序:“ 器之 自叙云: 明昌 丙辰予从军塞外……忽一日飞止坐隅,都无惊畏,移时不去,予始悟明日秋社,此鸟当归,殆留别语也。因作一诗赠之云:‘几年塞外歷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梧桐》:“至於秋天鸿雁,社日乌衣,则有月令在。”参见“ 乌衣国 ”。 ——《漢語大詞典》
(2).指穿黑衣的差役。 宋 戴复古 《久寓泉南》诗之九:“寄跡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餽。”
(3).指 乌衣巷 。参见“ 乌衣巷 ”。
(4).指燕子。 元 杨维桢 《题边鲁生梨花双燕图》诗:“春风歌《白雪》,夜月梦乌衣。”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序:“ 器之 自叙云: 明昌 丙辰予从军塞外……忽一日飞止坐隅,都无惊畏,移时不去,予始悟明日秋社,此鸟当归,殆留别语也。因作一诗赠之云:‘几年塞外歷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梧桐》:“至於秋天鸿雁,社日乌衣,则有月令在。”参见“ 乌衣国 ”。 ——《漢語大詞典》
百姓 bǎi xìng
(1).百官。《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2).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
(2).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