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头箕踞复何人,向风长啸胸怀坦。
陈恭尹〔清代〕《题乔松图祝徐戢斋父母》
君不闻玉策之记言青松,三千年后脂如龙。上如偃盖中有物,服之万寿颜如童。
老夫所爱不在此,爱其节操如君子。无冬无夏长青青,一任群芳自红紫。
徐侯植德固似之,独立不为时所移。清声久砭流俗耳,修干自具岩廊姿。
江城作宰始期月,家家受荫无炎曦。凝寒天地正摇落,春色独在栖鸾枝。
吴生吾党称狂简,数株画出殊萧散。老鳞习习云雾深,长须肃肃烟霜浣。
科头箕踞复何人,向风长啸胸怀坦。子房迹寄赤松游,稚川印为丹砂绾。
别有缘堤几万株,君侯手种未胜图。他年召伯甘棠在,不用秦封五大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科头箕踞(科頭箕踞)kē tóu jī jù
露着头,两脚张开而坐。多指一种纵恣轻慢的态度。 唐 王维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尝科头箕踞,谈禪咏古,晏如也。”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五:“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向风(嚮風)xiàng fēng
(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漢語大詞典》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漢語大詞典》
长啸(長嘯)cháng xiào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漢語大詞典》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漢語大詞典》
胸怀(胸懷)xiōng huái
(1).胸襟;胸中所怀者,指抱负。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於道术无所不包。”《宋书·萧惠开传》:“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朱子语类》卷三二:“亦见得 子游 胸怀也恁地开广。” 巴金 《怀念鲁迅先生》:“但先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这是多么优美的心灵,多么广大的胸怀!”
(2).犹心中。 晋 袁宏 《后汉书·献帝纪》:“时上年十五,每事出於胸怀,皆此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斯皆不凴章句,直取胸怀。”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我的胸怀里充满着轻快静谧的感觉。”
(3).怀抱着。《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漢語大詞典》
(2).犹心中。 晋 袁宏 《后汉书·献帝纪》:“时上年十五,每事出於胸怀,皆此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斯皆不凴章句,直取胸怀。”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我的胸怀里充满着轻快静谧的感觉。”
(3).怀抱着。《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漢語大詞典》
坦 tǎn《國語辭典》
坦 [ tǎn ]
动- 露出。如:「坦胸露背」。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 宽平、平稳。如:「坦途」、「平坦」。
- 心地宽广,没有私心。《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旧称女婿。如称贤婿为「贤坦」,尊称他人的女婿为「令坦」。
- 姓。如宋代有坦中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