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蜃蚌争变化,喷沬腾掀几千尺。
台疆一线天,南北相对峙。安平障东流,咽喉称鹿耳。
爰有七鲲身,固此邦之址。鼓山发其源,势与昆崙比。
腾跃海东西,断续自逶迤。鳌首戴山峥,鲸背负天咫。
排琲走金盘,影射北斗里。左旋右抱如画图,寒树依微映闉阇。
鲲身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嘘气微号鼓鬐鬣,远控万里城之隅。
熬素螺壳散成雪,点缀骊龙累累珠。有时鲲怒走沙石,羊角扶摇抟鹏翮。
喧豗嘘烟红珊擎,比目鲽翻银涛白。下有蜃蚌争变化,喷沬腾掀几千尺。
斯须浪静氛气收,空中隐现十二楼。云水青冥浮七岛,三壶萦带净于秋。
阴火荧荧海人市,逐蜻尚有拟来游。古坞閒花明灭树,独茧欲下月鳌钩。
挠歌唱罢人何处,残霞空锁数峰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下有
汉 王逸 九思 其六 悼乱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骈字类编》
蜃 shèn《國語辭典》
蜃 [ shèn ]
名- 一种大的蛤蜊。《国语·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三国吴·韦昭·注:「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
蚌 bàng/bèng《國語辭典》
蚌 [ bàng ]
名-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体软有壳,大者长八九寸,能产珠,壳可制器。也称为「二枚贝」、「蛤蚌」、「蛤蜊」。
蚌 [ bèng ]
- (一)之又音。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喷 ( 噴 ) pēn/pèn
喷 [ pēn ]
- ◎ 散着射出:~出。~涌。~发。~饭(形容极其可笑)。~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如“一轮红日~~而出”)。~洒。~泉。~壶。井~。
- 香气扑鼻:~香的热馒头。
- 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西瓜~儿。
- 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头~棉花。
沬 huì/mèi《國語辭典》
沬 [ mèi ]
名- 地名。春秋時衛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淇縣。
- 微明之光。《易經·豐卦·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周易音義》:「沬,微昧之光也。」
腾掀(騰掀)téng xiān
施展。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那怕你堆积黄金到北斗边,他自有锦套儿腾掀,甜唾儿粘连,俏泛儿勾牵。”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千尺 qiān chǐ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