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斯须浪静氛气收,空中隐现十二楼。

卓肇昌清代〕《七鲲身行

台疆一线天,南北相对峙。安平障东流,咽喉称鹿耳。

爰有七鲲身,固此邦之址。鼓山发其源,势与昆崙比。

腾跃海东西,断续自逶迤。鳌首戴山峥,鲸背负天咫。

排琲走金盘,影射北斗里。左旋右抱如画图,寒树依微映闉阇。

鲲身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嘘气微号鼓鬐鬣,远控万里城之隅。

熬素螺壳散成雪,点缀骊龙累累珠。有时鲲怒走沙石,羊角扶摇抟鹏翮。

喧豗嘘烟红珊擎,比目鲽翻银涛白。下有蜃蚌争变化,喷沬腾掀几千尺。

斯须浪静氛气收,空中隐现十二楼。云水青冥浮七岛,三壶萦带净于秋。

阴火荧荧海人市,逐蜻尚有拟来游。古坞閒花明灭树,独茧欲下月鳌钩。

挠歌唱罢人何处,残霞空锁数峰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斯须浪静氛气空中隐现十二楼

斯须(斯須)sī xū
须臾;片刻。《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郑玄 注:“斯须,犹须臾也。” 唐 杜甫 《哀王孙》诗:“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你与我起青苹一阵阵吹将去,到天涯只在斯须。” 苏曼殊 《焚剑记》:“女引至厅中;斯须,一老人出,鬚鬢皓白。”  ——《漢語大詞典》
浪静(浪静)
唐 卢纶 晚次鄂州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宋 戴表元 江行杂书 波深浪静鱼鸭乐,遥林堕影同飞扬。  ——《骈字类编》
氛气(氛氣)fēn qì
(1).阴霾,雾气。《楚辞·王褒〈九怀·思忠〉》:“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王逸 注:“举布霾雾作旗表也。” 宋 苏辙 《巫山赋》:“筑阳台於 江 干兮,相氛气之参差。”
(2).尘烟。《六韬·虚垒》:“听其鼓无音,鐸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
(3).凶邪之气。《汉书·董仲舒传》:“今阴阳错繆,氛气充塞。” 颜师古 注:“氛,恶气也。”  ——《漢語大詞典》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1.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2.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3.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4.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5.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6.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7.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8.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9.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10.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1.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12.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13.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空中 kōng zhōng
(1).空间;天空。《列子·天瑞》:“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 唐 温庭筠 《湖阴词》:“ 五陵 愁碧春萋萋, 灞川 玉马空中嘶。” 巴金 《灭亡》第七章:“ 袁润身 把烟夹在右手底两个指头中间,张开口,吐出一口白雾,一圈一圈地腾上了空中。”
(2).犹中空。 宋 苏轼 《石锺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 明 刘基 《郁离子·鲁般》:“大者为栋为梁,小者为杙为栭,曲者为枅,直者为楹,长者为榱,短者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无所不用。”
(3).宫中古琴名。《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古琴名有清角、鸣廉、脩况、蓝胁、号钟、自鸣、空中、绕梁、緑綺、燋尾、凤皇。”  ——《漢語大詞典》
隐现(隱現)yǐn xiàn
或隐或现。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三山倒影入海底,玉宇隐现开琼楼。”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四:“在这山洼里,隐现着许多精致的小屋。” 艾青 《旷野》诗:“前面只隐现着,一条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
十二楼(十二樓)shí èr lóu
(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2).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 洛阳 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 南京 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3).见“ 十二重楼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