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霜乾石道微,南舟安稳奉慈闱。
顾璘〔明代〕《送彭给事汝寔奉母夫人还蜀》
滟滪霜乾石道微,南舟安稳奉慈闱。江鱼白白供行馔,峡树苍苍媚采衣。
华国文章多丽藻,过桥车马盛光辉。朝廷衮职须公补,且莫山中恋蕨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滟滪(灧澦)yàn yù
亦作“灩澦”。 即 滟滪堆 。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离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险,故曰:‘ 灩澦 大如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触。’” 肖华 《过三峡》诗:“ 滟滪 险礁锁铁关,‘朝着我来’免沉沦。”参见“ 灧澦堆 ”。 ——《漢語大詞典》
霜乾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四 旗湿金铃重,霜乾玉镫空。 ——《骈字类编》
石道 shí dào
石砌的山路。《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风散松架险,云鬱石道深。” 吕延济 注:“云繁则山路增幽。”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种松夹石道,紆组临沙阜。”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動-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 (一)之又音。
南 nán/nā《國語辭典》
南 [ nán ]
名- 方位名。与「北」相对。如:「坐北朝南」、「大江南北」。《诗经·小雅·何人斯 》:「胡不自南?」
- 南方的乐曲。《礼记·文王世子》:「胥鼓南。」汉·郑玄·注:「南,南夷之乐也。」
- 姓。如唐代有南霁云。
- 向南行、向南移动。《周礼·地官·大司徒》:「日南则景短,多暑。」《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 南边的。如:「南岸」、「南极」。《陈书·卷二一·王固传》:「魏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
南 [ ná ]
- 参见「南无 」条。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安稳(安穩)ān wěn
(1).平稳。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面部欲溥平润泽,手足欲深细明直,行步欲安稳覆载,音声欲温和中宫。” 明 李东阳 《东南风》诗:“君不见大船安稳如屋里。”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
(2).安定,平静。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昔 秦 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其安稳,一旦瓦解, 陈 项 并起,至於土崩。” 唐 杜甫 《早花》诗:“ 西京 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三国志平话》卷下:“倘若 曹公 夺了 剑关 外十三州, 西川 不能安稳!”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 强小兵 平静了片刻,安稳了一阵。”
(3).平安;安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颿无恙。”《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使至, 禄山 踞床曰:‘天子安稳否?’”《前汉书平话》卷下:“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安老爷 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那盗寇)见了他那张弓怎的立刻备了人马护送公子安稳到 淮 ……从头至尾説了一遍。”
(4).稳妥。《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 则天太后 卑於 天皇大帝 ,今欲开 乾陵 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稳。” 句道兴 本《搜神记》:“其母告 崑崙 曰:‘天衣向何处藏之,时得安稳?’”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宿於驛室,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
(5).安歇。 唐 张鷟 《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去也。”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大人请安稳,此处没人打扰。”
(6).安详稳重。 温俊权 单复 《李金芝》:“这个教员倒很安稳,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 孙犁 《村歌》下篇二:“‘ 香菊 把她的历史谈谈。’ 老邴 说。‘说起来,那话就远了。’ 香菊 安稳地说。” ——《漢語大詞典》
(2).安定,平静。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昔 秦 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其安稳,一旦瓦解, 陈 项 并起,至於土崩。” 唐 杜甫 《早花》诗:“ 西京 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三国志平话》卷下:“倘若 曹公 夺了 剑关 外十三州, 西川 不能安稳!”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 强小兵 平静了片刻,安稳了一阵。”
(3).平安;安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颿无恙。”《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使至, 禄山 踞床曰:‘天子安稳否?’”《前汉书平话》卷下:“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安老爷 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那盗寇)见了他那张弓怎的立刻备了人马护送公子安稳到 淮 ……从头至尾説了一遍。”
(4).稳妥。《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 则天太后 卑於 天皇大帝 ,今欲开 乾陵 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稳。” 句道兴 本《搜神记》:“其母告 崑崙 曰:‘天衣向何处藏之,时得安稳?’”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宿於驛室,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
(5).安歇。 唐 张鷟 《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去也。”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大人请安稳,此处没人打扰。”
(6).安详稳重。 温俊权 单复 《李金芝》:“这个教员倒很安稳,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 孙犁 《村歌》下篇二:“‘ 香菊 把她的历史谈谈。’ 老邴 说。‘说起来,那话就远了。’ 香菊 安稳地说。” ——《漢語大詞典》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动-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 敬受。如:「奉命」、「奉谕」。
-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 姓。如汉代有奉挥。
-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慈闱(慈闈)cí wéi
亦作“ 慈幃 ”。亦作“ 慈帷 ”。
(1).旧时母亲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词:“慈闈生日,见説今年年九十。”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承凤詔须当远出,别慈幃怎敢从容!”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念煢煢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幃。” 陈家英 《秋夜次秀元三妹韵兼呈伯兄》:“ 眉山 兄弟天涯别,应念慈帷老病侵。”
(2).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 宋 梁焘 《立皇后孟氏制》:“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闈之公。” ——《漢語大詞典》
(1).旧时母亲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词:“慈闈生日,见説今年年九十。”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承凤詔须当远出,别慈幃怎敢从容!”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念煢煢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幃。” 陈家英 《秋夜次秀元三妹韵兼呈伯兄》:“ 眉山 兄弟天涯别,应念慈帷老病侵。”
(2).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 宋 梁焘 《立皇后孟氏制》:“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闈之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