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蟠桃开花今已寔,似许方朔重来偷。

凌云翰元代〕《送谢铁崖游龙虎山

有美人兮怀远游,逍遥九州复九州。暂来淮芝与吴越,五云飞上千金裘。

八公山在淝水上,草水尚若森戈矛。澄江如练谁解道,况闻好鸟喧春洲。

东山蔷薇几回落,昔人何处青苔稠。钱唐故宫尽未黍,帝子一去江空流。

客儿亭前高兴发,便欲著屐穷深幽。天难二鸣更五点,海日涌出黄金虬。

瑶笙声断白鹤远,知有子晋从浮丘。蟠桃开花今已寔,似许方朔重来偷。

如何去作龙虎客,远慕漠代张留侯。我闻仙翁号虚靖,草庵宛在山之陬。

长乘丹光翳彩凤,或有紫气随青牛。子能候之问至道,黄庭内景非难求。

四方上下游已遍,归来十二仙人楼。楼中长啸弄明月,握手一笑三千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蟠桃开花似许方朔重来

蟠桃 pán táo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漢語大詞典》
开花(開花)kāi huā
(1).花朵开放。 南朝 梁 沈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开花已匝树,流嚶復满枝。” 唐 孔绍安 《石榴》诗:“祗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愚妇人》:“我每年看见树林里底果木开花,结实。”
(2).比喻像花朵那样地破裂开。 巴金 《家》二一:“园子里没有受到什么大损害,只是松林里落了一颗开花炮弹,打坏了两株松树。”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我一刀砍过去,他倒了,脑瓜子开花,血溅了我一身。” 李瑛 《纺纱》诗:“想过去--行军作战多艰苦,鞋底磨烂,袜底开花,两脚走的血糊糊。”
(3).比喻经验传开或事业兴起。 张英 《老年突击队》:“我第一个向你报名参加老年突击队,过去学的一点老手艺,今天也要利用业馀时间来开开花。”如:四面开花;全面开花。
(4).比喻青春年少。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寔 shí《國語辭典》

寔 [ shí ]

  1. 安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周易音义》:「寘,姚作寔。寔,置也。」
  1. 真实、实在。《礼记·坊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寔受其福。」通「实」。
似许(似許)sì xǔ
如许,如此。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塞外七夕》词:“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漢語大詞典》
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重来(重來)chóng lái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漢語大詞典》
偷 tōu《國語辭典》

偷 [ tōu ]

  1. 竊取。如:「偷錢」、「偷東西」。
  2. 抽出、挪出(時間)​。如:「偷空」、「偷閒」。
  1. 竊取東西的人。如:「小偷」。
  1. 私下、暗地裡。如:「偷看」、「偷聽」。
  1. 苟且敷衍。如:「偷安」。
  2. 刻薄、不厚道。《論語·泰伯》:「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