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且身衣朱紫,自成封域,队分黑白,力御强邻。

樊增祥清代〕《沁园春 其九 蚁

汝与杜鹃,与虾与蜂,皆有君臣。看城池台殿,公侯将相,秩然有序,而况于人。

国步将移,南柯古郡,坐困檀罗十万军。槐阴午,诧淳于一梦,梦也如真。

如今卷土休论。效龙蠖泥蟠屈不伸。且身衣朱紫,自成封域,队分黑白,力御强邻。

环雀珠蛇,不如筏蚁,夺得龙头与报恩。吾方倦,任床前牛鬨,熟睡无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身衣朱紫封域黑白强邻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身衣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韵府拾遗 微韵》
朱紫 zhū zǐ
(1).红色与紫色。《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綈锦,土被朱紫。” 李善 注:“朱紫,二色也。” 宋 梅尧臣 《洛阳牡丹》诗:“红栖 金谷 妓,黄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汉记·宗资传》:“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於朱紫;听者独闻,不谬於清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颠倒。”
(3).比喻辞采。《南齐书·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縶维,官至朱紫。”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封域 fēng yù
(1).疆域,领地。《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各守其封域。”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亲还广东序》:“ 三代 圣人非不欲用南士也,限于封域不能有其地。”
(2).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考封域之灵异。”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朝承平日,外国朝贡,间数年必有之,史策但书某国贡方物而已,如封域风俗,皆略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 汉 时已并称凡箸於竹帛者为文章,后或更拓其封域,举一切可以图写,接於目睛者皆属之。”
(3).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亦指坟陵。《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槨。” 李周翰 注:“封,界也;域,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母后先祔庙》:“至 永乐 五年, 仁孝皇后 崩, 文皇 圣意,已不欲立封域于南方,故迟迟未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大有造於中国……其封域想必属当时恩锡者。”  ——《漢語大詞典》
队 ( 隊 ) duì
队 [ duì ]
  1. 排得整齐的行列:~列。~形。
  2. 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伍。
  3. 量词:一~大学生。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黑白 hēi bái
(1).黑色和白色。《墨子·天志中》:“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唐 白居易 《时世妆》诗:“妍蚩黑白失本态,粧成尽似含悲啼。” 茅盾 《子夜》十三:“那草棚里并没点灯,可是邻家的灯光从破坏的泥墙洞里射过来,也还隐约分别得出黑白。”
(2).比喻是非、善恶。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父母远去,一家十餘口,俱託 胡郎 经纪,若不从去,恐长舌妇造黑白也。”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认真的说, 瑞宣 的心里有许多界划不甚清,黑白不甚明的线儿。”
(3).僧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智秀》:“葬之日,黑白奔赴,街巷填闉,士庶含酸,荣哀以备。”《景德传灯录·宗靖禅师》:“ 周 广顺 初,年八十一, 钱王 请於寺之大殿演无上乘,黑白駢拥。”
(4).围棋分黑子白子,故称。 唐 张乔 《咏棋子赠弈僧》:“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宋 王安石 《棋》:“战罢两奩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
(5).白天黑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 赵玉林 、 郭全海 、 白玉山 和 李常有 ,黑白不停地在屯子里活动,已经团结了一帮子人。”  ——《漢語大詞典》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御 ( 禦 ) yù《國語辭典》

御 [ yù ]

  1. 駕馭車馬。如:「駕御」、「御馬」。《說文解字·彳部》:「御,使馬也。」《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
  2. 統治、治理。《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3. 侍奉。《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御,侍也。」
  4. 進獻。《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5. 抵擋、阻止。《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通「禦」。
  1. 天子的、帝王的。如:「御膳」、「御醫」、「御花園」。
  1. 駕車的人。《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左傳·成公十六年》:「其御屢顧,不在馬。」
  2. 侍從、僕役。《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3. 姓。如周代有御鞅。

御 [ yà ]

  1. 迎接。《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漢·鄭玄·箋:「御,迎也。」《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强邻(强鄰)qiáng lín
亦作“彊邻”。 强大的邻国、邻地。 宋 石介 《偶作》诗:“ 蜀 广 号敌国, 荆 潭 为彊邻。” 元 袁桷 《庐陵刘老人百一歌》:“ 西湖 不识烽臺愁,北关已絶彊邻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南诏 ﹞抵御 唐 与 吐蕃 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的经济与文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