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标铜柱,窦宪勒燕然。
周瑛〔明代〕《香炉山怀古和祁使君韵》
晓出清平门,怅望西南天。一日二日行不尽,千山万山遥相连。
香炉一山在云表,巍然独立无与先。上有万人可居之平地,及有四时可饮不竭之清泉。
欲进须鱼贯,欲上宜猱缘。忆昔蠢苗拒王命,白日山壑藏刀鋋。
嬉戏杀人欲盈野,倏忽流血皆成川。一朝势败不敢出,呼群挈党据其巅。
王师攻之久不下,居民废业农废田。有美监军儒中彦,谓此丑虏恶未悛。
军门智勇纷如林,岂无奇计摧其坚。有士设机木,如持衡与权。
扃鐍一以发,气力万钧全。半空云雾掣雷电,钜石细石声纷填。
树木高低成齑粉,房屋远近皆倾偏。群苗首鼠走不暇,乞哀缓攻施矜怜。
先缚首恶诣帐下,次驱胁从投军前。万口欢声百里震,四山恊气一时旋。
古人有茂伐,往往劳题镌。马援标铜柱,窦宪勒燕然。
岁月无情似流水,勋业失记如飘烟。东筦先生偶有赋,我因步韵次其篇。
非为誇多与斗靡,欲记天子平蛮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马援(马援)
唐 陆龟蒙 京口与友生话别 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 ——《骈字类编》
标 ( 標 ) biāo
标 [ biāo ]
-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
- 记号:商~。路~。~记。~志。~尺。~语。
-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明。~题。~价。~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
-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夺~。
-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招~。
- 准的(dì),榜样:目~。~领(杰出人物)。
- 风度,格调:~格。
-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人马。~下(➊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
铜柱(銅柱)tóng zhù
(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铜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报》1990.8.5:“白玉般的础石上耸立着粗大的铜柱。”
(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张渭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 横海旧登坛。”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氏铜柱有三》:“ 马援 所立铜柱在 林邑国 ……此 汉 时所立铜柱在 交趾 者也; 马总 为 安南 都护,建二铜柱於 汉 故处,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时所立铜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马希范 攻 溪州 蛮,降之,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 李皋 铭之,此 五代 时所立铜柱在 五溪 者也。” ——《漢語大詞典》
(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张渭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 横海旧登坛。”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氏铜柱有三》:“ 马援 所立铜柱在 林邑国 ……此 汉 时所立铜柱在 交趾 者也; 马总 为 安南 都护,建二铜柱於 汉 故处,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时所立铜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马希范 攻 溪州 蛮,降之,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 李皋 铭之,此 五代 时所立铜柱在 五溪 者也。” ——《漢語大詞典》
窦 ( 竇 ) dòu
窦 [ dòu ]
- 孔、洞:狗~。
- 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的部分:鼻~。~房结。
- 端倪:疑~。弊~。
- 姓。
宪 ( 憲 ) xiàn
宪 [ xiàn ]
- 法令:~章。~令。~兵。
- 指“宪法”:违~。立~。制~。
勒 lè/lēi《國語辭典》
勒 [ lè ]
名- 有嚼口的马络头。《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鞍勒一具,马十五匹。」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 书法中横画的笔法。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书法下·永字八法》:「横为勒。」
- 姓。如汉代有勒尊。
- 驾御。如:「勒马长城」。
- 约束、限制。《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廖性宽缓,不能教勒子孙。」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而盘江自桥头南下,为越州后横亘山所勒,转而东流。」
- 统率、率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亲勒六军,大陈戎马。」《三国演义·第二回》:「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
- 强制、强迫。《隋书·卷二四·食货志》:「开皇三年,……,又于河西勒百姓立堡,营田积谷。」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只为那举债文书,我画的有亲笔迹,因此上被强勒为妻室。」
- 刻、写。如:「勒石」、「勒碑」。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九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真个在时,你勒军令状来。」
勒 [ lēi ]
动- 以绳索系紧而用力拉扯。如:「勒紧」、「勒死」。
- 使向上紧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自己把两个袖子只管往上勒。」
燕然 yān rán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杭爱山 。 东汉 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 领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 汉 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张昶 华阴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