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同榜同僚忝契分,使秦使蜀重亲依。

范纯仁宋代〕《和阎灏屯田五十岁元日感怀

君缘直道阻横飞,我愧无才振国威。同榜同僚忝契分,使秦使蜀重亲依。

裹粮衣帛身空老,学易知天志尚违。白首相期惟信义,世情徒是亦徒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同榜同僚契分使使重亲

同榜 tóng bǎng
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剪灯馀话·秋冬访琵琶亭记》:“﹝ 陈 主谓 刘闻 ﹞曰:‘卿与 李黼 同榜, 黼 不死,我当大用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 清 吴伟业 《过姜给事如农》诗:“翩翩同榜客,相对作衰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 葛苍公 ﹞壬午举於乡,同榜多知名士。”  ——《漢語大詞典》
同僚 tóng liáo
亦作“同竂”。
(1).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毛 传:“寮,官也。”《新唐书·陆扆传》:“ 扆 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 田三 昔同寮,向我每倾倒。”《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 薛少府 不但廉谨仁慈,爱民如子,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 ﹞直到听得同竂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
(2).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 茅盾 《蚀·幻灭》十:“ 慧 请的客大半是同僚,也有她在外国时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
忝 tiǎn《國語辭典》

忝 [ tiǎn ]

  1. 羞辱、污蔑。《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1. 自称的谦词。有轻贱、侮辱的意思。如:「忝居」、「忝为人师」、「忝列门墙」。《西游记·第九回》:「孩儿叨赖母亲福庇,忝中状元,钦赐游街。」
契分 qì fèn
(1).交谊,情分。《新唐书·裴寂传》:“ 唐公 雅与厚,及留守 太原 ,契分愈密。”《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若要作鮓,可不屈我杀了!枉做这几时同僚,一些儿契分安在!”
(2).犹缘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李挚 以大宏词振名,与 李敏 同姓,同年,同登第,又同甲子,又同门。 挚 尝答 行敏 诗曰:‘因缘三纪异,契分四般同。’”  ——《漢語大詞典》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1.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2.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3. 姓。如宋代有秦观。
蜀 shǔ《國語辭典》

蜀 [ shǔ ]

  1. 朝代名:➊ ​ 参见「蜀汉 」条。➋ ​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➌ ​ 参见「[[后蜀]]」条。
  2.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重亲(重親)zhòng qīn
(1).婚姻之家复结婚姻,俗说亲上加亲。《史记·外戚世家》:“ 吕后 长女为 宣平侯 张敖 妻, 敖 女为 孝惠皇后 。 吕太后 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
(2).祖父母与父母的并称。《金石萃编·汉郃阳令曹全碑》:“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闕。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
(3).兵书上指多次重金收买对方人员,引为己用。《六韬·文伐》:“凡文伐有十二节……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漢語大詞典》
依 yī《國語辭典》

依 [ yī ]

  1. 靠著、倚傍。如:「依山傍水」。《說文解字·人部》:「依,倚也。」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 倚靠、倚託。如:「相依為命」。《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游, 雖貧,其人材足依也。」《文選·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 按照、遵循。如:「依次」、「依樣畫葫蘆」。《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4. 聽從、順從。如:「咱們就依著他的話吧!」《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
  1. 情況沒改變、老樣子。如:「依然故我」。唐·方干〈獻王大夫〉詩二首之二:「歷任聖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